
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具備的四種德行。語本《禮記·昏義》:“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鄭玄 注:“婦德,貞順也;婦言,辭令也;婦容,婉娩也;婦功,絲麻也。”亦作“ 德容言功 ”、“ 德言工貌 ”、“ 德言工容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那 朱氏 女生長宦門,模樣又是著名出色的,真是德容言功無不具足。”《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今番我遇見這 褚家娘子 ,又是這等的通達人情,可見地靈人傑,何地無才,更不必定向錦衣玉食中去講那德言工貌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那時候,姑姑教給你那‘德言工容’,就大有用處了。”
“德言容功”是中國古代對女性品德要求的四項标準,源自《禮記·昏義》,具體解釋如下:
婦德(品德)
指女性應具備貞靜順從的品德,遵守禮教規範,保持道德操守。例如《禮記》鄭玄注提到“婦德,貞順也”,強調忠誠與柔順的德行。
婦言(言辭)
要求女性言辭得體,善于應對且不失禮節。需“辭令也”,即說話分寸恰當,避免輕浮或冒犯他人。
婦容(儀容)
指儀容整潔端莊,舉止溫婉大方。《禮記》注“婉娩也”,即通過服飾、姿态體現柔美與莊重。
婦功(技能)
包括家務勞作與女紅技藝,如紡織、縫紉及操持家務,體現持家能力。部分文獻擴展為“治家之道”,涵蓋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
曆史背景與評價
該标準是封建禮教對女性的規訓,旨在維護父權社會秩序。現代視角下,其部分内容(如片面強調順從)被視為性别不平等的體現,但作為文化研究對象仍具曆史價值。
相關變體
部分文獻中亦作“德容言功”“德言工容”,核心含義一緻,僅順序調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