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桑海王國的意思、桑海王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桑海王國的解釋

西非古國。約公元7世紀桑海人所建。1009年遷都加奧,又稱加奧王國。接受伊6*6*蘭教。14世紀初被馬裡王國征服,不久又獨立。15世紀下半期桑尼·阿裡統治時,大力對外擴張,先後占領重鎮廷巴克圖和傑内,形成疆域廣闊的大國。1493-1528年**·杜爾在位時國勢最盛,建立中央集權制。1591年滅亡。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桑海王國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桑海王國(Songhai Empire),又稱桑海帝國,是西非曆史上一個重要的伊斯蘭王國,存在于公元15世紀至16世紀晚期(約1464年-1591年),鼎盛時期領土遼闊,是西蘇丹地區繼加納帝國和馬裡帝國之後崛起的強大政權。

一、政權性質與地理位置

桑海王國是一個以加奧(Gao)為首都的中央集權制帝國。其疆域鼎盛時期覆蓋了今尼日爾河中遊及周邊地區,包括今天的馬裡、尼日爾、尼日利亞、布基納法索、塞内加爾、岡比亞、幾内亞比紹、毛裡塔尼亞等國部分領土,成為西非曆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之一。

二、曆史脈絡與興衰

  1. 起源與崛起:桑海人原居于尼日爾河中遊的登迪地區,後以加奧為中心建立政權。15世紀中葉,在索尼·阿裡(Sunni Ali,1464-1492年在位)的軍事征服下迅速擴張,吞并了廷巴克圖、傑内等重要城市,奠定了帝國基礎。
  2. 鼎盛時期:穆罕默德·杜爾(Askia Muhammad I,1493-1528年在位)時期是桑海的全盛期。他進行行政、財政和軍事改革,确立伊斯蘭教為國教,完善稅收制度,建立常備軍,并大力支持伊斯蘭學術和貿易。帝國控制了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黃金、鹽和奴隸貿易路線,經濟繁榮。
  3. 衰落與滅亡:16世紀後期,帝國内部因王位繼承問題陷入動蕩,國力削弱。1591年,摩洛哥薩阿德王朝蘇丹艾哈邁德·曼蘇爾派遣遠征軍,在通迪比戰役中使用火器擊敗桑海軍隊,攻占廷巴克圖、加奧和傑内,桑海王國名存實亡,最終解體。

三、政治、經濟與文化特征

  1. 政治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皇帝(Askia)擁有最高權力,下設行省總督管理地方。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官僚體系和稅收制度。
  2. 經濟基礎:以控制跨撒哈拉貿易為核心經濟支柱。出口黃金、奴隸、象牙,進口鹽、布匹、馬匹和書籍等。尼日爾河沿岸的農業(尤其是稻作)和漁業也十分發達。
  3. 文化與宗教:伊斯蘭教在精英階層和城市中廣泛傳播。廷巴克圖成為著名的伊斯蘭學術中心,擁有桑科爾大學等學府,吸引衆多學者,在法學、天文學、數學、醫學和文學方面成就斐然,保存了大量珍貴手稿。帝國也融合了傳統的非洲信仰和習俗。

四、曆史意義

桑海王國代表了西非本土文明發展的一個高峰,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有效的行政管理、繁榮的跨撒哈拉貿易以及對伊斯蘭學術的貢獻,使其在西非乃至世界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興衰也深刻影響了西非地區後續的政治格局。

參考資料:

  1. 《辭海》(第七版)"桑海王國"詞條 -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曆史卷》"桑海帝國"條目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3. Britannica Academic, "Songhai empire" -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Songhai-empire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第四卷》"西蘇丹的帝國:加納、馬裡、桑海"章節 - Heinemann/UNESCO.
  5. 傑内、廷巴克圖和加奧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的相關評估報告 - https://whc.unesco.org.

網絡擴展解釋

“桑海王國”這一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曆史國家釋義(主要含義)

桑海王國是西非曆史上的重要帝國,其核心信息如下:

  1. 起源與發展
    公元7世紀由桑海人在尼日爾河流域建立,早期都城位于庫吉亞,11世紀遷至加奧。曾長期臣屬于加納帝國和馬裡帝國,15世紀後期桑尼·阿裡通過軍事擴張獨立建國。

  2. 鼎盛時期
    15-16世紀達到全盛,疆域西抵大西洋,東至豪薩地區,北接摩洛哥南部。穆罕默德·杜爾統治時期(1493-1528年)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鼓勵商業發展,廷巴克圖成為西非學術與貿易中心。

  3. 衰落與滅亡
    1590年遭摩洛哥軍隊入侵,帝國瓦解。其存在标志着西非原住民政權的最後輝煌。

二、成語釋義(較少使用)

在中文語境中,“桑海王國”偶被用作成語,比喻規模龐大、無邊無際的事物或組織。其中“桑海”取自茂密桑林的意象,象征數量極多;“王國”則隱喻權力結構。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比喻,非主流含義。

建議:若涉及學術或曆史讨論,應優先采用西非古國的釋義;文學場景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屬于比喻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百骸九竅半複賽闆弱寶兒兵馬賓榮闡敷宸渙稱心滿意刍議當稅芳茗封建士大夫禾鈎紅淚猾僞駕海檢察廳儉腹高談驕沓訣脈隽拔峻辭窭小空谷足音扣邊苦鬥肋膜煉之未定烈女靈魄靈緯沒牙啃濛昧磨障偶婚狍鸮牝雞司晨貧腔品體千裡姻緣使線牽青城客寝夢窮審氣數已盡鵲起诎節三世執戟山圖神座邃奧台北市田稼屠勦徒說翁長文飾無有倫比諧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