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桑海王国的意思、桑海王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桑海王国的解释

西非古国。约公元7世纪桑海人所建。1009年迁都加奥,又称加奥王国。接受伊6*6*兰教。14世纪初被马里王国征服,不久又独立。15世纪下半期桑尼·阿里统治时,大力对外扩张,先后占领重镇廷巴克图和杰内,形成疆域广阔的大国。1493-1528年**·杜尔在位时国势最盛,建立中央集权制。1591年灭亡。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桑海王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桑海王国(Songhai Empire),又称桑海帝国,是西非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伊斯兰王国,存在于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晚期(约1464年-1591年),鼎盛时期领土辽阔,是西苏丹地区继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之后崛起的强大政权。

一、政权性质与地理位置

桑海王国是一个以加奥(Gao)为首都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其疆域鼎盛时期覆盖了今尼日尔河中游及周边地区,包括今天的马里、尼日尔、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塞内加尔、冈比亚、几内亚比绍、毛里塔尼亚等国部分领土,成为西非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之一。

二、历史脉络与兴衰

  1. 起源与崛起:桑海人原居于尼日尔河中游的登迪地区,后以加奥为中心建立政权。15世纪中叶,在索尼·阿里(Sunni Ali,1464-1492年在位)的军事征服下迅速扩张,吞并了廷巴克图、杰内等重要城市,奠定了帝国基础。
  2. 鼎盛时期:穆罕默德·杜尔(Askia Muhammad I,1493-1528年在位)时期是桑海的全盛期。他进行行政、财政和军事改革,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完善税收制度,建立常备军,并大力支持伊斯兰学术和贸易。帝国控制了穿越撒哈拉沙漠的黄金、盐和奴隶贸易路线,经济繁荣。
  3. 衰落与灭亡:16世纪后期,帝国内部因王位继承问题陷入动荡,国力削弱。1591年,摩洛哥萨阿德王朝苏丹艾哈迈德·曼苏尔派遣远征军,在通迪比战役中使用火器击败桑海军队,攻占廷巴克图、加奥和杰内,桑海王国名存实亡,最终解体。

三、政治、经济与文化特征

  1. 政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皇帝(Askia)拥有最高权力,下设行省总督管理地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制度。
  2. 经济基础:以控制跨撒哈拉贸易为核心经济支柱。出口黄金、奴隶、象牙,进口盐、布匹、马匹和书籍等。尼日尔河沿岸的农业(尤其是稻作)和渔业也十分发达。
  3. 文化与宗教:伊斯兰教在精英阶层和城市中广泛传播。廷巴克图成为著名的伊斯兰学术中心,拥有桑科尔大学等学府,吸引众多学者,在法学、天文学、数学、医学和文学方面成就斐然,保存了大量珍贵手稿。帝国也融合了传统的非洲信仰和习俗。

四、历史意义

桑海王国代表了西非本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有效的行政管理、繁荣的跨撒哈拉贸易以及对伊斯兰学术的贡献,使其在西非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兴衰也深刻影响了西非地区后续的政治格局。

参考资料:

  1. 《辞海》(第七版)"桑海王国"词条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桑海帝国"条目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 Britannica Academic, "Songhai empire" - https://www.britannica.com/place/Songhai-empire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通史·第四卷》"西苏丹的帝国:加纳、马里、桑海"章节 - Heinemann/UNESCO.
  5. 杰内、廷巴克图和加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评估报告 - https://whc.unesco.org.

网络扩展解释

“桑海王国”这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历史国家释义(主要含义)

桑海王国是西非历史上的重要帝国,其核心信息如下:

  1. 起源与发展
    公元7世纪由桑海人在尼日尔河流域建立,早期都城位于库吉亚,11世纪迁至加奥。曾长期臣属于加纳帝国和马里帝国,15世纪后期桑尼·阿里通过军事扩张独立建国。

  2. 鼎盛时期
    15-16世纪达到全盛,疆域西抵大西洋,东至豪萨地区,北接摩洛哥南部。穆罕默德·杜尔统治时期(1493-1528年)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鼓励商业发展,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学术与贸易中心。

  3. 衰落与灭亡
    1590年遭摩洛哥军队入侵,帝国瓦解。其存在标志着西非原住民政权的最后辉煌。

二、成语释义(较少使用)

在中文语境中,“桑海王国”偶被用作成语,比喻规模庞大、无边无际的事物或组织。其中“桑海”取自茂密桑林的意象,象征数量极多;“王国”则隐喻权力结构。但此用法多见于文学比喻,非主流含义。

建议:若涉及学术或历史讨论,应优先采用西非古国的释义;文学场景中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属于比喻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白羲梆子戏巴渝插座冲妙辍舂盗匪大絃吊查多功能防主風美丰豓符采浮香隔房狗沁歌铪匝幻泡哗吟灰烟瘴气壶梁驾凌济济促促急弦亢龙客卿老衰面颜末景摩牙藕花品别千年恨七泉气业取鉴柔远能迩搔着痒处山金射门诗序手脚干净霜橘爽逸水阁瞬息万变说不定酸楚俗襟糖精天膜王珧顽玩文辨侮物无衣夏南陷坑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