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诎節的意思、诎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诎節的解釋

屈己下人,降心相從。 漢 陸賈 《新語·懷慮》:“故 管仲 相 桓公 ,詘節事君,專心一意。”《漢書·元後傳》:“﹝ 樂昌侯 商 ﹞國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詘節隨 鳳 委曲,卒用閨門之事為 鳳 所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诎節”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漢語用法分析:

  1. 字義拆分

    • 诎(qū):古同“屈”,意為彎曲、屈服,如《荀子》中“诎五指而頓之”指彎曲手指;也指言語鈍拙,如“辯诎”形容不善言辭。
    • 節(jié):本義為竹節,引申為關節、禮節、節操等,如“高風亮節”強調氣節。
  2. 組合含義推測
    結合兩字,“诎節”可能有兩種解釋:

    • 字面義:彎曲的關節(如身體部位的動作)。
    • 引申義:在禮節或氣節上的妥協、屈服,類似“屈節”(如《漢書·李廣傳》中“屈節辱命”)。
  3. 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若需準确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若為古籍或特定領域術語,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若為現代用法,可能為筆誤(如“屈節”更常見)。

若您有其他背景信息補充,可進一步協助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诎節的意思

《诎節》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心神不甯,感到煩躁或苦惱。這個詞在中文中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情緒不穩定或焦慮不安。

拆分部首和筆畫

《诎節》由兩個部首組成:言部和心部。

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和繁體

《诎節》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出現在清代康熙字典中。它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诎”和“節”組合而成的。其中,“诎”表示煩悶苦惱,“節”表示謹慎小心。

在繁體字中,诎節用的是「詘節」這樣的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诎節的寫法和現代有一些差異。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诎節的寫法為「訅節」。不同的時代和書法風格可能會導緻詞語的字形有所變化。

例句

1. 他最近因為工作壓力過大,整天诎節不安。

2. 考試前一天,我感到非常诎節,無法集中精力。

組詞

诎懷、郁诎、凄诎

近義詞

懊惱、憂慮、煩悶、焦慮

反義詞

舒暢、輕松、愉快、甯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