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諧辭的意思、諧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諧辭的解釋

戲谑之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隱語之用,被于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蓋意生於權譎,而事出於機急。與夫諧辭,可相表裡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諧辭是漢語修辭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指通過語言形式或語義的巧妙配合,達到诙諧幽默效果的表達方式。其核心特征表現為“寓莊于諧”,即在輕松戲谑中傳遞深刻含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諧辭特指“以诙諧語調構成的詞句,多用于諷刺或調節氣氛”。這種修辭手法包含兩類典型形式:

  1. 諧音雙關: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制造雙重含義,如古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中的“晴”與“情”諧音(《全唐詩》卷三六五);
  2. 語義錯位:通過邏輯悖反形成幽默,如《史記·滑稽列傳》中優孟谏楚莊王葬馬時所言“以大夫禮葬之”的諷谏手法。

從語言學發展角度看,諧辭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俳優文化,漢代王充《論衡》已記載“諧語”的勸谏功能。唐宋時期隨着話本文學興盛,諧辭逐漸發展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東京夢華錄》記載汴京瓦舍中“說诨話者”專以諧辭娛衆。

現代語境中,諧辭在相聲、小品等表演藝術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應用于廣告文案創作。例如央視春晚經典小品《打工奇遇》中“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的台詞,即通過諧辭實現社會批判(中國曲藝出版社《當代相聲文本集》)。

該解釋内容參考《漢語修辭學》(中華書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諧辭”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诙諧嘲谑的文辭或言辭,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文中提到:“隱語之用……與夫諧辭,可相表裡者也。” 這裡的“諧辭”指通過幽默、戲谑的語言形式表達内容,常與“隱語”(謎語或雙關語)結合使用,兼具娛樂性和諷喻功能。

  2. 詞義構成

    • “諧”:本義為“和諧”,引申為诙諧、滑稽,如“诙諧”“諧谑”。
    • “辭”:指文辭或言辭。
      組合後強調以輕松幽默的方式表達的語言形式。
  3. 應用與擴展
    在文學創作中,諧辭常用于諷刺或勸誡,例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通過誇張的诙諧描寫暗含諷刺。此外,古代文獻中“諧辭”也與“辭給”(言辭敏捷)等概念相關,體現語言技巧的多樣性。

  4. 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下,類似“諧辭”的表達可對應脫口秀、相聲等幽默藝術形式,但需注意其古典含義更側重文辭的修辭性,而非單純搞笑。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心雕龍》相關研究或古代修辭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鞍鞿濱塞不詞蠶蛹草蓐朝飧成益晨景遲回觀望充試動遷戶堕婆登罰約焚瘗副産品桂琴滾瓜流水闳流黃色文學活套頭家活湔洗截路寄發金镮菌蠢抗質領略流轉稅籮頭爐香買紅夢中夢謬戾默不做聲濘滑貧伧奇才異能豈肯輕偎低傍丘疹日晶三大差别傷憤删抹沈烈神我水飾朔風摅望私益沓來踵至天籙托慕頑劣微謝誣扳骁敢謝天戲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