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諧辭的意思、諧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諧辭的解釋

戲谑之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諧隱》:“隱語之用,被于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蓋意生於權譎,而事出於機急。與夫諧辭,可相表裡者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諧辭”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诙諧嘲谑的文辭或言辭,具體解釋如下:

  1. 定義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諧隱》,文中提到:“隱語之用……與夫諧辭,可相表裡者也。” 這裡的“諧辭”指通過幽默、戲谑的語言形式表達内容,常與“隱語”(謎語或雙關語)結合使用,兼具娛樂性和諷喻功能。

  2. 詞義構成

    • “諧”:本義為“和諧”,引申為诙諧、滑稽,如“诙諧”“諧谑”。
    • “辭”:指文辭或言辭。
      組合後強調以輕松幽默的方式表達的語言形式。
  3. 應用與擴展
    在文學創作中,諧辭常用于諷刺或勸誡,例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通過誇張的诙諧描寫暗含諷刺。此外,古代文獻中“諧辭”也與“辭給”(言辭敏捷)等概念相關,體現語言技巧的多樣性。

  4. 現代關聯
    現代語境下,類似“諧辭”的表達可對應脫口秀、相聲等幽默藝術形式,但需注意其古典含義更側重文辭的修辭性,而非單純搞笑。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心雕龍》相關研究或古代修辭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諧辭

諧辭是指通過語言巧妙地運用雙關、換字、諧音、對仗等修辭手法,使文字或詞語産生幽默或诙諧效果的修辭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諧辭的拆分部首是讠部(讠:讠+二),拆分筆畫是11畫(讠:4畫,二:7畫)。

來源

諧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廣韻》一書中,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發展至今已有悠久的曆史。

繁體

諧辭的繁體寫法為「諧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諧辭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體現在「辭」的右邊多加了一個草字頭,并且「諧」的尾部稍微有些偏旁不同。

例句

1. 我的笑話就是用諧辭表演的,讓大家忍俊不禁。

2. 他的文章常常用諧辭來增添幽默感。

3. 諧辭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形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動有趣。

組詞

諧辭相關的組詞有:諧音、諧味、諧趣。

近義詞

與諧辭意思相近的詞有:語言幽默、雙關、笑談、滑稽。

反義詞

與諧辭意思相反的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