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說的意思、徒說的詳細解釋
徒說的解釋
白說;空說。 明 史叔考 《小措大·旅思》套曲:“夢迷離,空有蝴蝶,好事枉徒説。”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我以後要把這類徒說夢話的書,全盤投在火坑裡去。”
詞語分解
- 徒的解釋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 隻;僅僅:家徒四壁。 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 人(多指壞人):匪徒。暴
- 說的解釋 說 (説) ō 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說明。演說。解說。 介紹:說合(a.從中介紹;b.商議;c.說和。“合”均讀輕聲)。說媒。 言論,主張:學說。著書立說。 責備:數說。 文體的一種,如韓愈的《師說
網絡擴展解釋
“徒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ú shuō,其核心含義是空談而無實際行動,強調言語缺乏實際效果。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 字義拆分:
- 整體解釋:指僅停留在口頭表達,缺乏實踐或實質性行動,最終無法達成目标。
用法與語境
- 批評空談:常用于批評那些隻發表意見卻不付諸實踐的行為。
例:郭沫若在《王昭君》中寫道:“我以後要把這類徒說夢話的書,全盤投在火坑裡去。”
- 文學表達:多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如明代史叔考《小措大·旅思》中的“好事枉徒說”。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紙上談兵、空談無補、坐而論道(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 反義詞:言行一緻、身體力行、務實笃行。
應用建議
- 避免貶義誤用:該詞帶有負面評價色彩,需注意使用場景,如職場中可委婉表達“建議将計劃落實”而非直接指責“徒說”。
- 文化關聯:與“知行合一”等儒家思想形成對比,體現中國文化對“言行一緻”的重視。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學習,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徒說》是一個常見的詞語,在漢語中表示“隻是說而已,沒有實質行動或結果”的意思。下面對《徒說》這個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方面進行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徒說》的拆分部首為彳和言,其中彳表示“走”,言表示“語言”。根據筆畫數計算,這個詞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徒說》一詞來源于古代典籍《山海經》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叫徒言的人,他隻是口頭上講了很多,但卻沒有實際行動和成果。後來,人們用“徒言”來表示隻是說而沒有實際行動或結果。
繁體:
《徒說》的繁體字為「徒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徒說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其中,“彳”部字像個小人向右行走,“言”部字則像個人嘴巴張開。整個字形非常形象地表達了說話不停止的意思。
例句:
1. 他常常隻是徒說無果,從來沒有實際行動。
2. 做事不能光徒說,要有實際行動才行。
組詞:
1. 徒勞言說:表示說了很多,但沒有實際結果。
2. 徒勞無功:表示付出了努力但沒有獲得任何成果。
近義詞:
1. 空談:形容隻是說而并無實際行動或結果。
2. 空喊:表示隻是口頭喊叫而沒有實質行動。
反義詞:
1. 有實際行動:表示不僅說了,還付諸實際行動并取得了成果。
通過以上解釋,我們可以了解到《徒說》一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相關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