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卓異出衆。 宋 曾鞏 《戲呈休文屯田》詩:“ 陳侯 雋拔人所羨,歲晚江湖初識面。” 宋 呂祖謙 《東萊博議·衛懿公好鶴》:“神峯雋拔,珠璧相照。”
(2).俊逸超特。《宣和書譜·孫過庭》:“﹝ 孫過庭 ﹞作草書,咄咄逼 羲 獻 ,尤妙于用筆隽拔。” 明 方孝孺 《題會稽張處士墓銘後》:“雋拔清遠之文,尚友於古人。”
“隽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ùn bá,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形容人的卓異出衆
指人的才華、氣質或外貌出衆,常用于贊美人物非凡的特質。例如宋代曾鞏的詩句“陳侯雋拔人所羨”(),以及呂祖謙形容神采“珠璧相照”(),均體現此意。現代也可形容人身材高挑挺拔,尤其用于女性()。
形容藝術或文風的俊逸超特
多用于評價文學、書法等作品的風格高雅脫俗。例如《宣和書譜》提到孫過庭的草書“尤妙于用筆隽拔”(),明代方孝孺則用“隽拔清遠”形容文章()。
近義詞:俊拔、卓特()
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反義詞,可結合語境選用“平庸”“俗氣”等詞。
用法示例:
“隽拔”既可指人的卓越特質,也可形容藝術創作的高雅風格,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用語。
隽拔(juàn bá)是一個漢字詞語,有着獨特的含義。它形容美麗、高雅,帶有一種精緻和優雅的風格。
隽拔的拆分部首是⺡(山)和⺲(纟),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它的拼音是juàn bá 。隽拔的總共有12個筆畫。
隽拔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這是一本由東晉時期的許慎編寫的字典。這個詞語最初的意思是形容竹子高聳挺拔的樣子。後來隨着時代的演變,它的意義逐漸擴展,用來形容人的美麗和高貴。
在繁體中,隽拔的寫法是「隽拔」,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隽拔的寫法略有不同。上面部分的「山」字部分被寫成「岡」,下面部分的「纟」字部分被寫成「糹」。這個寫法在古代常被使用。
1. 她身姿隽拔,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
2. 這幅畫的線條流暢而隽拔,展現了藝術家獨特的審美。
3. 整個建築設計充滿了隽拔的氣息,展現了現代建築的美感。
隽拔的相關組詞包括:隽秀、隽永、拔地、拔高等。
隽拔的近義詞有:優雅、高貴、俊美、婀娜等。
隽拔的反義詞有:粗糙、笨拙、庸俗、丑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