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指古 涼州 治内 賀蘭山 一帶。後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唐 韋蟾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 賀蘭山 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葉聖陶 《壩上一天》:“我們這一回參觀訪問,常常聽見‘塞上江南’的說法,常常看見‘塞上江南’的字樣。”
“塞北江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該成語最初特指古代甯夏北部黃河灌區的富饒地帶,尤其是賀蘭山一帶的靈州地區(今甯夏吳忠市、銀川市等地)。因引黃灌溉形成農業發達景象,被稱為塞外的“江南”。後泛指北方邊塞地區中類似江南的富庶之地。
宋代辛棄疾詞句“平生塞北江南,歸去華發蒼顔”即借用此典,表達對南北疆域的廣泛閱曆。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詩詞及現代詞典釋義,欲查看完整内容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塞北江南》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塞北”指的是北方邊境地區,常用來形容寒冷、荒涼的地方;而“江南”則是指中國南方的地區,通常用來形容溫暖、濕潤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塞北江南》的首字部首是“士”(shì),第二字部首是“毛”(máo)。它們共同組成的詞語的總筆畫為17畫。
來源:《塞北江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他們常用“塞北”和“江南”來形容地域的不同特點和氣候的差異。
繁體字:如果以繁體字書寫《塞北江南》,則為《塞北江南》。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作《塞北江南》時使用的漢字形态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在演變中發生了變化。
例句:他遠走到塞北,可是他的心卻一直惦記着江南的溫暖和繁華。
組詞:根據《塞北江南》這個詞語,可以構成其他相關的詞語,如“江南風景”、“塞北風光”等。
近義詞:《塞北江南》的近義詞包括“北方南方”、“寒冷溫暖”等。
反義詞:與《塞北江南》相對的反義詞包括“南方北方”、“溫暖寒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