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高祖 所制的竹皮冠。亦稱“ 劉氏冠 ”。
“鵲尾冠”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漢代劉邦創制的一種冠冕,又稱長冠、劉氏冠、竹皮冠或竹葉冠。其名稱來源于竹皮編織的形态類似鵲鳥尾部形狀,故稱“鵲尾冠”。
部分文獻(如)提到該詞可形容“頭發整齊如鵲尾”,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解釋仍以漢代冠冕為主。
作為漢代服飾文化的代表之一,鵲尾冠反映了當時的工藝特色和等級制度,常見于曆史文獻與考古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演變,可參考漢代服飾研究專著。
《鵲尾冠》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女子頭上佩戴的一種形狀像鵲鳥尾巴的發冠。
《鵲尾冠》的部首是“冖”(mì),總筆畫數為15。
《鵲尾冠》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發飾,由于其形狀像鵲鳥尾巴,所以稱為《鵲尾冠》。在明清時代,這種發飾非常流行。
在繁體中,鵲尾冠的寫法為「鵲尾冠」。
古代漢字《鵲尾冠》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差異。
她佩戴着一頂華麗的鵲尾冠,顯得格外婀娜多姿。
鵲尾冠的相關詞語有:
1. 鵲冠:形狀像鵲尾的發帽。
2. 冠冕:指高貴、尊貴的頭飾。
3. 發冠:裝飾在發飾上的飾物。
4. 頭發:生長在人頭上的毛發。
近義詞:
1. 鵲冠
2. 花冠
3. 髻
4. 金冠
反義詞:
1. 頭巾
2. 發飾
3. 帽子
4. 發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