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石材制成的器物。《宋史·卓行傳·徐積》:“以父名‘石’終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則避而不踐。”
(2).考古學名詞。特指人類早期制作的石頭工具。一般認為,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光石器。石器在銅器時代仍有使用,到鐵器時代才被鐵制工具所代替。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石器漢語 快速查詢。
石器是人類早期曆史中重要的工具形式,其定義和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定義 石器是以岩石為原料制作的工具,作為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産工具,在青銅器出現前已使用二三百萬年,貫穿整個原始社會時期。其名稱在《宋史》等古籍中已有記載,特指石材制作的器物。
曆史分期 • 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技術制作石器,常見器型包括手斧、砍砸器等 • 新石器時代:開始采用磨光技術,出現石刀、石鋤等更精細工具 • 青銅時代後仍局部使用,直到鐵器普及才被完全替代
制作技術特征 早期通過直接打擊法形成刃部(如石核石器),後期發展出間接打擊和磨制工藝,器型逐漸标準化。這種技術進步反映了人類認知能力的提升。
文化意義 作為考古斷代的重要依據,石器類型和工藝可判定遺址年代。其發展軌迹佐證了人類從采集狩獵向農耕文明的過渡,例如磨制石器與農業起源密切相關。
注:更多專業術語和完整分類體系可參考《中國考古學大辭典》等工具書。
《石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石頭做成的工具或器物”。石器可以用來指代古代人類使用的石制工具和器物,如石斧、石锛、石刀等。
《石器》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部首是“石”部,右邊部首是“乚”部。其中,“石”部表示“石頭”這一概念,它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而“乚”部則表示“手”的意思。
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石(五畫)+ 乚(一畫)。
《石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石器的出現标志着人類從使用自然界提供的工具過渡到自行制作工具的階段。石器是人類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重要象征。
《石器》的繁體字為「石器」,與簡體字形式相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石器并不是以現代常見的簡化字形式出現的。古代常用的繁體字形式為「石器」。這種石器的寫法更加繁複,筆畫數目增加,形象更接近于實際的器物。
1. 考古學家最近在這個遺址中發現了許多古代石器。
2. 祖先使用石器工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
石器的相關組詞有:石斧、石锛、石刀、石磨、石鑿等。
石器的近義詞包括:石頭工具、石器制品、石質器物等。
石器的反義詞可以是:金器、銀器、銅器等,這些是指使用金屬材料制成的工具或器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