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剔的意思、決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剔的解釋

亦作“ 決掦 ”。亦作“決剔”。1.疏決,清理積滞。 宋 王禹偁 《潭州嶽麓山書院記》:“下車布政,比屋允懷,參考吏能,尋繹民病,獄訟紛紊,決剔無留。”

(2).猶挑剔。決,通“ 抉 ”。挑出。 清 恽敬 《與宋于廷書》:“ 北宋 以後,儒者喜刻深,而讀書又不循始終,即妄為新論,專以決剔前人瑕累為快。”《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元年》:“凡詳定局之見明,中書之勘會,戶部之行遣……無非指擿決掦,鄙薄嗤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決剔"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方言中,其核心含義指徹底剔除、清除或挑出。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與引申義

    • “決”:本義為開通水道、疏導(《說文解字》:“決,行流也”),引申為斷決、破除。
    • “剔”:本義為分解骨肉(《說文解字》:“剔,解骨也”),引申為剔除、挑出。
    • 組合義:二字疊加強調徹底清除雜質或無用之物,如剔除瑕疵、決斷是非。

      例:明代《醒世恒言》:“決剔了閑是非,方可專心向道。”

  2. 古文獻用例

    • 《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把那些邪魔惡鬼,都決剔了去。” (指驅除邪祟)
    • 《朱子語類》卷十六:“須是決剔透脫,方見實理。” (喻徹底辨析道理)

二、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1. 方言留存

    部分北方方言(如晉語)保留“決剔”一詞,意為挑剔、吹毛求疵,含貶義。

    例:山西忻州方言:“這人可決剔咧,甚也看不對。”(形容人過分挑剔)

  2. 現代書面語中的消亡

    因語義被“剔除”“清除”“挑剔”等常用詞替代,“決剔”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或方言研究文獻。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決剔”詞條,釋為:“剔除;清除。” 并引《金瓶梅詞話》為例證。

    (紙質版: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2. 《近代漢語詞典》(白維國主編)

    釋義:“徹底去除;挑剔。” 引元明戲曲、小說用例佐證。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

  3. 方言學著作

    溫端政《忻州方言詞典》記錄晉語中“決剔”的貶義用法,釋義為“過分挑剔”。

    (語文出版社,1995年)


四、詞義辨析


“決剔”屬古語殘留詞,本義為徹底清除,後引申為方言中的苛責挑剔,現代漢語已罕用。其語義演變反映了漢語詞彙的雙音化與更替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決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文獻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疏決,清理積滞
    指對積壓的事務或問題進行梳理和解決。例如,宋代王禹偁在《潭州嶽麓山書院記》中提到“獄訟紛紊,決剔無留”,描述治理者高效處理積壓案件的情景。

  2. 挑剔、挑出(瑕疵)
    此處“決”通“抉”,意為挑出、揭露。清代恽敬在《與宋于廷書》中批評某些儒者“專以決剔前人瑕累為快”,指其刻意挑剔前人缺陷。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用例

  1. 治理場景
    宋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官員處理政務,如“決剔無留”強調效率。
  2. 學術批評
    清代學者用于批評學術上的刻薄态度,如“決剔前人瑕累”。

四、現代延伸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視為成語,引申為“決斷并剔除不合適的人或事物”,但這一用法較少見于古代文獻。

如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可參考《潭州嶽麓山書院記》或清代恽敬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白鼻子敝甲筆文不舞之鶴鋤薙啖齧導擇燈炷吊謊刁難動滑輪敦盤洱海非同小可粉刺鳳匏貴不召驕過淋恢諧徑逾禁卒堪達罕狯猾累繭連鬓胡子廉介令嫒蛉蜻鸾鶴輿羅列邏卒邁績滿嘴名法内掌櫃滂湃飄渺前程遠大淺妝清樂圈閲衢壤三世一爨颯沓神池奢逸蝕本生意屍骸侍俑天區蝸房窩窩别别舞抃吳承恩五果無置閑接推理賢缊逍遙樓銷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