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溽暑的意思、溽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溽暑的解釋

[sweltering summer weather] 潮濕悶熱

唐主苦溽暑。——《新編五代史平話》

詳細解釋

指盛夏氣候潮濕悶熱。《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後漢書·張衡傳》:“溽暑至而鶉火栖,寒冰沍而黿鼉蟄。”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燎沉香,消溽暑。”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溽暑尚自珍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溽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rù shǔ,主要用于描述夏季潮濕悶熱的氣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籍引用

  1. 《禮記·月令》
    “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描述農曆六月土壤濕潤、濕熱盛行,隨後進入雨季的自然現象。

  2.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主苦溽暑。”
    ——通過“苦”字體現古人對溽暑天氣的難耐。

  3. 宋代詩詞
    周邦彥《蘇幕遮》:“燎沉香,消溽暑。”
    陸遊《溽暑》:“溽暑雨将作,南風來解圍。”
    ——均以文學手法描繪溽暑的悶熱及消暑場景。


三、用法與例句


四、拓展知識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詩詞及現代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後漢書》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溽暑》的意思

《溽暑》是一個描述悶熱夏天的詞語,常用來形容炎熱、濕熱的天氣。

《溽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溽暑》的拆分部首為“氵”和“日”,其中“氵”是水的字旁部首,“日”是太陽的字旁部首。《溽暑》的筆畫數為16畫。

《溽暑》的來源

《溽暑》一詞的最早來源可追溯至古代文獻《漢書·食貨志》中。在這部曆史著作中,記載了“中國有三伏天,炎暑溽暑”。

《溽暑》的繁體字

《溽暑》的繁體字為「濡暑」。

古時候《溽暑》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用來描述溽暑的字符常會有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會使用「灑溼」等來表達溽暑的含義。

《溽暑》的例句

1. 天空中無一絲風,隻有酷熱的空氣讓人感到更加溽暑。

2. 這是今年最炎熱的一天,真是一場溽暑難耐的天氣。

與《溽暑》相關的組詞

1. 酷暑:形容非常炎熱的天氣。

2. 悶熱:形容空氣濕潤、不流通,使人感到不透氣。

3. 暑氣:夏天時傳達出的熱氣。

《溽暑》的近義詞

1. 炎熱:形容天氣或環境非常熱。

2. 暑熱:形容夏季極熱的天氣。

3. 酷熱:形容極端高溫的天氣。

《溽暑》的反義詞

涼爽:形容天氣或環境溫度適宜、令人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