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不獲命的意思、辭不獲命的詳細解釋
辭不獲命的解釋
謂辭謝而未獲允許。《莊子·天地》:“ 魯君 謂 葂 也曰:‘請受教。’辭不獲命,既已告矣,未知中否。”《孔子家語·弟子行》:“ 衛将軍 文子 問二三子之於 賜 ,天壹而三焉, 賜 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詞語分解
- 辭的解釋 辭 (辭) í 告别: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别。 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 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 解雇:辭退。 同“詞”。 優美的語言:辭藻。修辭。 講話;告訴:“請辭于
- 獲命的解釋 獲得應允。《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鞬,以與君周旋。” 楊伯峻 注:“不獲命亦當時辭令,猶言不得允許。” 南朝 梁 沉約 《改天監元年恩诏》:“顧維菲德,辭不獲命。”
網絡擴展解釋
“辭不獲命”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辭謝或推辭某事卻未獲得對方的允許,即雖然婉拒但最終不得不接受。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辭職請求未被批準的情況。
2.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天地》篇:魯國國君向将闾葂請教治國之道,将闾葂雖多次推辭,但魯君堅持請求,最終他隻能提出建議,并感歎“辭不獲命”。
3.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緊縮式成語,多用于書面語。
- 感情色彩:中性,無褒貶傾向。
- 適用場景: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曆史文獻中,描述推辭未果的情形,如辭官、辭讓職位等。
4.例句參考
- 古籍例:《孔子家語·弟子行》中,孔子弟子子貢(賜)在衛文子詢問時,因“辭不獲命”而不得不回答。
- 現代例:王經理禮貌推辭任務,但最終“辭不獲命”,隻得接受。
5.近義詞
“辭不獲己”(因外界壓力不得不做某事)。
該成語強調推辭與結果之間的矛盾,既體現謙遜态度,也暗含無奈。若需進一步了解《莊子》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辭不獲命這個詞意思是指辭去工作或者職位,但最後并未得到其他更好的機會或者工作。拆分部首和筆畫可分為辭(辛字旁,4畫)+不(一畫)+獲(艹字頭,11畫)+命(口字旁,5畫)。來源方面,此詞源自于漢語詞彙,是由多個漢字組合而成的成語。繁體字為辭不獲命。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辭不獲命的拼音是cí bù huò mìng。一個例句可以是:他在辭職後辭不獲命,目前還沒有找到下一份工作。其他相關信息還包括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但很抱歉我并沒有找到與此詞直接相關的組詞、近義詞或反義詞。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