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金伐鼓的意思、枞金伐鼓的詳細解釋
枞金伐鼓的解釋
猶言敲鑼打鼓。樅,通“ 摐 ”。 元 揭傒斯 《大信晚泊呈舟中諸公》詩:“連檣大艦集日昏,樅金伐鼓海上聞。”
詞語分解
- 枞的解釋 枞 (樅) ō 常綠喬木,莖高大,樹皮灰色,小枝紅褐色。木材供制器具,又可做建築材料,亦稱“冷杉”。 枞 (樅) ō 〔枞陽〕地名,在安徽省。 (樅)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網絡擴展解釋
“枞金伐鼓”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ōng jīn fá gǔ,其核心含義為敲鑼打鼓,形容聲勢浩大、場面熱鬧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解析:
- 枞:通“摐”(chuāng),意為敲擊、撞擊。
- 金:指金屬打擊樂器(如鑼、钹等)。
- 伐鼓:擊打鼓類樂器。
- 整體:字面意思為敲擊金屬樂器和鼓,引申為鼓樂齊鳴的喧鬧場景。
-
引申義:
- 多用于形容軍隊出征、集會或慶典活動中的隆重氣氛,如元朝詩人揭傒斯在《大信晚泊呈舟中諸公》中寫道:“連檣大艦集日昏,樅金伐鼓海上聞”。
使用場景
- 軍事行動:如古代軍隊出征前擂鼓壯行,營造肅殺或激昂的氛圍。
- 慶典儀式:如節日遊行、祭祀活動中的鼓樂表演。
- 文學修辭:用于詩歌或散文中渲染宏大、熱鬧的場面。
權威來源對比
- 滬江詞典(高權威性)和查字典(極高權威性)均明确指出其本義為“敲鑼打鼓”。
-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提到“松樹”等引申聯想,可能為誤讀,需以權威解釋為準。
常見誤區
- 有觀點認為該成語表示“齊心協力”(如),但此釋義缺乏權威依據,可能為引申或誤用,建議以“敲鑼打鼓”為核心含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詩文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枞金伐鼓》是一個成語,意思指的是動靜同時進行,形容兩件事情同時進行,并且互相促進、形成共鳴的情景。下面是對該成語的一些拆分、來源、繁體、古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詞彙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枞(木頭,簡體字部首:木,筆畫:9)
- 金(金屬,簡體字部首:金,筆畫:8)
- 伐(砍伐,簡體字部首:人,筆畫:6)
- 鼓(打鼓,簡體字部首:鼓,筆畫:23)
來源:
《枞金伐鼓》最初出自于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内則外則素市》,用來形容市集上的繁忙景象。
繁體: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縱金伐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這個成語在古時的漢字寫作是「縱金伐鼓」。
例句:
在忙碌的都市街頭,人們忙于工作,車輛喧鬧穿梭,摩天大樓的施工聲與街頭商販的叫賣聲交織在一起,宛如《枞金伐鼓》一般。
組詞:
枞木、金屬、伐木、敲鼓等。
近義詞:
同聲共鳴、魚貫而入、交相輝映等。
反義詞:
寂靜無聲、一片死氣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