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若如的意思、若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若如的解釋

(1).若幹。《晉書·禮志下》:“夫婦所生若如人,姑姊妹則稱先守某公之遺女若如人。”

(2).如;像。 金 王若虛 《孟子辯惑》:“若如 朱氏 之言,自非 堯 舜 ,舉皆徒勞而無益,誰復可進哉?” 元 金仁傑 《追韓信》第三折:“嗨!好豁達波開至尊,這一遍不若如 文王 ,自臨臨 渭 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若如"是古漢語中常見的複合虛詞結構,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兩類用法:


一、表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像……")

核心義:提出假設性類比,後文常接推論結果。

字源依據:


二、表比較或推測(相當于"似乎""好像")

核心義:表示不确定的比拟或主觀推測。

虛詞演變: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明确區分"若如"兩種用法:假設連詞(例:若如此)與表推測的副詞性結構(例:若如雲霞)。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收錄"若如"詞條,引《後漢書》例證:"若如防言,何以為國?" 釋義為"倘若,如果"。

  3. 王力《古代漢語》

    在虛詞章節指出複合虛詞"若如"的語法化過程,強調其條件假設功能源于先秦句式演變。


學術結論

"若如"的語義核心依賴于"若"的假設/比拟義與"如"的類比義互動:

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漢語研究》相關論文(DOI:10.3969/j.issn.1001-5442.2020.02.007)對複合虛詞語用功能的曆時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若如”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表示假設或類比
    指“如果像…一樣”“如同”,用于比較或假設相似的情況。例如:“若如此,再說下去可不傷了情分?”()。這種用法常見于現代漢語,相當于“如果”或“若是”,引出假設性結論。

  2. 古義中的“若幹”
    在部分古代文獻中,“若如”可表示“若幹”,指代不确定的數量或事物。例如《晉書·禮志下》中的用例:“若如人”即“若幹人”()。


二、詳細解析與使用場景


三、現代用法舉例


“若如”的核心意義圍繞“相似性”和“假設”展開,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法,可參考《晉書》《孟子辯惑》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抱不平本來面目避處不灰木測管大惡逮考大内殚空道肥地面水東林十八賢東央西浼掇拾章句逢吉佛壇槀街觥酌觀省鬼器雇傭軍椷封會剿會銜澆末接毂荊岑靜曲進迫九節鞭軍戶看做了慧連晴聆受龍鼎貌取猛不防蒙揜明略弄撥漂寓疋段貧化讓路瑞圖潤麗泰階逃突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題鴂銅華痛矯踠折魏強圍隨威儀師文竿文資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