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酌的意思、觥酌的詳細解釋
觥酌的解釋
(1).飲酒。 唐 韋應物 《軍中冬燕》詩:“光景不知晚,觥酌豈言頻。”
(2).指酒杯。 五代 李存勗 《歌頭詞》:“火雲爍,臨水檻。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詞語分解
- 觥的解釋 觥 ō 古代酒器,腹橢圓,上有提梁,底有圈足,獸頭形蓋,亦有整個酒器作獸形的,并附有小勺:觥籌交錯(酒器和酒籌交互錯雜,形容宴飲盡歡)。 大,豐盛:觥羊(大羊)。觥船。觥飯。 筆畫數:; 部首:角;
- 酌的解釋 酌 ó 斟酒:對酌。 飲酒宴會:便酌。清酌。 考慮,度量:酌辦。酌定。酌情。斟酌。酌加修改。 筆畫數:; 部首:酉;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觥酌(gōng zhuó)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象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詞義演變及文學應用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 觥:象形字,甲骨文作“角器盛酒”形,本義為古代用獸角制作的酒器,後多指青銅酒器。《說文解字》釋“觵(觥)”為“兕牛角,可以飲者也”。其形制腹橢圓、圈足、帶蓋,常見于商周禮器。
- 酌:形聲字,從酉從勺,本義為挹取酒漿。《詩經·周南·卷耳》載“我姑酌彼金罍”,《毛傳》注“酌,挹也”,引申為飲酒或酒宴。
二、詞義内涵
“觥酌”原指以觥盛酒、行酒的行為,後擴展為:
- 宴飲場景:如《宋書·禮志》載“觥酌既陳,肴馔四珍”,描述酒器陳列的宴席。
- 文化象征:唐宋詩詞中多借“觥酌”寄托情懷,如白居易“觥酌豈言分爵秩”暗喻人際親疏。
三、文學意象
該詞在文學中形成兩類典型意象:
- 豪放之飲:蘇轼《赤壁賦》“觥籌交錯”展現灑脫酒宴。
- 孤寂之飲:陸遊“夜闌孤坐自觥酌”映射獨酌的寂寥。
參考來源: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及《全唐詩》《全宋詞》典籍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觥酌”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飲酒
指舉杯飲酒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宴飲場景。例如唐代韋應物《軍中冬燕》詩:“光景不知晚,觥酌豈言頻。”
- 指酒杯
代指盛酒的器皿。如五代李存勗《歌頭詞》:“泛觥酌”,即以“觥酌”指酒杯。
二、字義分解
- 觥(gōng):古代用獸角制成的酒器,後泛指酒杯,形制多樣,常見獸首裝飾(如解釋的“腹橢圓,獸頭形蓋”)。
- 酌(zhuó):本義為倒酒、飲酒,引申為斟酌、考慮,如“對酌”“自斟自酌”。
三、引證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詩文,如“觥籌交錯”形容宴飲熱鬧,而“觥酌”更側重飲酒動作或器具本身,常見于唐代至五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冰川期蒼古參綴喘欬蹴步倒插調體恩紀翻異反走風字硯氛嚣服阕公牛乖疏還言毫巴豪父和價覈考喚則戶房家傳戶頌賤族進化進哨罥挂刲刺括蒌來轸榔杭老鼠尾巴罍觚雷罇良工涼宇寮棚麟史隆陰邏緝羅纓沐猴舞内國龐眉悄然秋火山頂傷乖身謀施功試録糖人田律天涯地角頹頂硙輪甕裡醯雞先達绁覊蟹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