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龍為飾之鼎。 南朝 梁 劉潛 《謝鄱陽王賜缽啟》:“珍窮貨貢,製極範金,用貴寶樽,文包龍鼎。” 唐 王維 《為畫人謝賜表》:“髮衝鶡冠,力舉龍鼎。” 趙殿成 箋注:“ 張載 《榷論》:‘孱夫與 烏獲 訟力,非龍文赤鼎無以明之。’” 清 方文 《偕周兼三潘江如遊焦山》詩:“龍鼎自 周 年更遠,隺銘疑 晉 字何工。”
(2).《史記·封禅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 黃帝 。”後因以“龍鼎”為帝王崩殂之典。《舊唐書·穆宗紀論》:“ 元和 之政,幾緻昇平。鴟梟方革於好音,龍鼎俄傷於短祚。” 清 丘逢甲 《将之南洋留别親友》詩之五:“虛無龍鼎訛 黃帝 ,鄭重麟書拜素王。”
“龍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以龍紋裝飾的鼎
鼎是古代重要的禮器,象征權力與地位,而“龍鼎”特指刻有龍形紋飾的鼎,常用于祭祀或彰顯尊貴。例如:
源自《史記·封禅書》記載:黃帝鑄鼎成功後,有龍迎其升天,故後世以“龍鼎”代指帝王逝世。例如: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舊唐書》等文獻,或查閱漢典、滬江詞典等工具書(綜合來源:)。
《龍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其中“龍”指的是傳說中的神獸,而“鼎”則是一種古代的炊具或容器,通常由銅制成。因此,“龍鼎”可以用來形容非常宏偉、莊嚴或有重大意義的事物。
拆分部首:龍(龍字的部首是角)鼎(鼎字的部首是金)
筆畫數:龍(龍字共有五筆: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一點)鼎(鼎字共有十六筆:一丨、一丿、一橫、一豎、一撇、七點、五橫鈎)
龍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中的神話傳說。龍作為神獸被認為是皇族的象征,與皇權和權力緊密相關。而鼎則是一種古代貴族用來烹饪、祭祀和存放重要物品的容器,代表着權力和尊貴。
龍鼎(以繁體字書寫)。
在古代,龍鼎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龍字的“龍”是由“豆”和“灬”組成,而鼎字的“鼎”是由“鼎”和“灬”組成。這種寫法在古代常常使用。
1. 他的發明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名聲,被譽為産業的龍鼎。
2. 這座宏偉的建築物是該國文化的龍鼎,吸引了許多遊客的目光。
1. 龍鳳鼎 2. 龍鼎祥瑞 3. 龍鼎銅器 4. 龍鼎山
壯麗、雄偉、莊重、厚重、威嚴
平凡、普通、無足輕重、輕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