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惡的意思、大惡的詳細解釋
大惡的解釋
大惡行;大罪過。《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漢書·杜周傳》:“ 方進 本與 長 深結厚,更相稱薦, 長 陷大惡,獨得不坐。”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他又覺得很可憐,仿佛自己作了大惡似的,非常難受。”
普遍的厭惡。《禮記·禮運》:“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網絡擴展解釋
“大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不同維度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
大罪過;嚴重的惡行
指極端惡劣的罪行或道德敗壞的行為。例如:
- 古籍記載:《左傳·莊公二十四年》提到“君納諸大惡”,指君主犯下重大過錯;《漢書·杜周傳》用“大惡”形容嚴重罪行。
- 現代用例:如“匪首罪大惡極”,或魯迅《鑄劍》中“仿佛自己作了大惡”的比喻。
-
普遍的憎惡
指人類共同厭惡的事物,如《禮記·禮運》所述“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強調對苦難的本能排斥。
二、擴展與特殊解釋
-
曆史文學中的引申
- 《晉書》中“意色大惡”表示極度不悅;
- 《三國演義》中“絕大惡”指消除重大禍患。
-
特定領域定義
在組織行為學中,考試資料網将其定義為“導緻組織或個人喪失重要能力的行為”,屬于專業場景的狹義解釋。
三、使用特點
- 語境依賴性:既可描述具體罪行(如“大奸大惡”),也可抽象表達普遍厭惡(如《禮記》)。
- 古今差異:古代多用于政治、道德批判,現代更偏向文學或特定術語。
如需更全面文獻考據,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惡(dà è)這個詞起源于漢語,用來形容非常邪惡、罪惡或可怕的事物。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大 (dà)和惡(è)。大字的筆畫數為3,惡字的筆畫數為8。
大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它的繁體字寫法為「大惡」,與簡體字類似,隻是字形稍有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大惡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書寫。古文中有一種寫法是「大誚」,這是《康熙字典》所記載的一種寫法形式。
以下是一些使用大惡這個詞的例句:
1. 這個罪犯做下了大惡的事情,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
2. 這個惡劣的天氣給交通帶來了大惡影響。
除了大惡這個詞,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
1. 大惡人物
2. 大惡行為
3. 大惡勢力
大惡的近義詞包括:邪惡、罪惡、惡劣等。它的反義詞是:善良、正義、道德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