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軍戶的意思、軍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軍戶的解釋

東晉 、 南北朝 時,士兵及其家屬的戶籍屬于軍府,稱為“軍戶”。入軍戶後,世代為兵,社會地位低下。 元 、 明 、 清 亦有軍戶,但制度稍異。《宋書·武帝紀》:“吏身可賜爵一級,軍戶免為平民。”《元史·兵志一》:“諸軍戶投充諸侯王怯憐口、人匠,或託為别戶以避其役者,復令為軍。”《清會典·戶部五·尚書侍郎職掌》:“凡戶之别,有民戶,有軍戶,有匠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軍戶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特殊類别,指被官府指定世代承擔兵役義務的家庭或群體。以下是其核心解釋及曆史演變:

一、基本定義

軍戶制度始于東晉、南北朝時期,士兵及其家屬的戶籍由軍府統一管理。一旦編入軍戶,需世代為兵,社會地位低于普通民戶,職業不可更改。

二、曆史演變

  1. 南北朝時期

    • 軍戶與民戶分離,戶籍由軍府管轄,形成“兵民分治”模式。士兵後代必須繼承兵役,且未經特許不得脫籍。
  2. 元朝

    • 軍戶制度最完備,分為四類:
      • 蒙古軍戶:蒙古族遊牧部族成員,成年男子均為士兵。
      • 探馬赤軍戶:由蒙古各部精銳組成。
      • 漢軍戶:北方漢人中被征發者。
      • 新附軍戶:南宋降軍改編而來。
    • 實行“父死子替,兄亡弟代”的強制世襲制。
  3. 明朝

    • 沿襲元制,但通過衛所制度細化管理,軍戶由都督府管轄,需屯田自給。明朝軍戶約占全國戶籍的六分之一。
  4. 清朝

    • 清初沿用軍戶,後逐漸廢除世襲制,轉為綠營兵制,軍戶退出曆史舞台。

三、主要特點

四、制度影響

該制度保障了古代軍隊的穩定兵源,但禁锢了人身自由,加劇社會分化。明代中後期軍戶逃亡現象頻發,成為衛所制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二

軍戶的意思

軍戶是指古代軍人家庭戶口的稱謂。它指的是軍隊中的成員,他們在戰争中為國家保衛邊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部首和筆畫

軍戶的部首是冖(mì),它是由冫(bīng)和其他部首組成的。軍戶是由7個筆畫組成的。

來源和繁體字

軍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制度。繁體字中軍戶的寫法是軍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寫軍戶的漢字有一些變化。它的古代寫法有軍戶、軍戶等。

例句

1. 他的祖輩都是軍戶,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2. 這個地方的軍戶家庭世代以農耕為生。

組詞

1. 軍人:指從事軍事工作的人。

2. 家戶:家庭戶口的意思,泛指家庭。

3. 軍隊:由一定規模的軍人組成的組織,負責國家的防衛。

近義詞

士族、家族、軍家、軍中人等

反義詞

平民、百姓、農民、市民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