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晉 、 南北朝 時,士兵及其家屬的戶籍屬于軍府,稱為“軍戶”。入軍戶後,世代為兵,社會地位低下。 元 、 明 、 清 亦有軍戶,但制度稍異。《宋書·武帝紀》:“吏身可賜爵一級,軍戶免為平民。”《元史·兵志一》:“諸軍戶投充諸侯王怯憐口、人匠,或託為别戶以避其役者,復令為軍。”《清會典·戶部五·尚書侍郎職掌》:“凡戶之别,有民戶,有軍戶,有匠戶。”
軍戶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特殊類别,指被官府指定世代承擔兵役義務的家庭或群體。以下是其核心解釋及曆史演變:
軍戶制度始于東晉、南北朝時期,士兵及其家屬的戶籍由軍府統一管理。一旦編入軍戶,需世代為兵,社會地位低于普通民戶,職業不可更改。
南北朝時期
元朝
明朝
清朝
該制度保障了古代軍隊的穩定兵源,但禁锢了人身自由,加劇社會分化。明代中後期軍戶逃亡現象頻發,成為衛所制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軍戶是指古代軍人家庭戶口的稱謂。它指的是軍隊中的成員,他們在戰争中為國家保衛邊疆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軍戶的部首是冖(mì),它是由冫(bīng)和其他部首組成的。軍戶是由7個筆畫組成的。
軍戶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軍事制度。繁體字中軍戶的寫法是軍戶。
在古時候,寫軍戶的漢字有一些變化。它的古代寫法有軍戶、軍戶等。
1. 他的祖輩都是軍戶,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
2. 這個地方的軍戶家庭世代以農耕為生。
1. 軍人:指從事軍事工作的人。
2. 家戶:家庭戶口的意思,泛指家庭。
3. 軍隊:由一定規模的軍人組成的組織,負責國家的防衛。
士族、家族、軍家、軍中人等
平民、百姓、農民、市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