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尖腦袋。語本晉孔衍《春秋後語》﹕"平原君對趙王曰﹕'沔池之會﹐臣察武安君之為人也﹐小頭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頭而鋭﹐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視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戰國時秦将白起。2.常形容人性格剛毅。
1.尖腦袋。語本 晉 孔衍 《春秋後語》:“ 平原君 對 趙王 曰:‘ 沔池 之會,臣察 武安君 之為人也,小頭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頭而鋭,斷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視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戰國 時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貞 《過長平作長平行》:“鋭頭竪子何足雲,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祿 《長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頭小兒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剛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軍不至》詩:“鋭頭将軍來何遲,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許承欽 《将相談兵歌題蔡懷真畫冊》詩:“相公面白美鬚眉,将軍鋭頭虎豹姿。”
“鋭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尖腦袋
該釋義源自晉代孔衍的《春秋後語》,其中描述戰國時期秦将白起的外貌特征:“小頭而鋭,瞳子白黑分明”。這裡“鋭頭”指頭部尖小,并引申為果斷敢行的性格特點。例如,白起因頭部尖削,被平原君評價為“斷敢行也”,即行事果決。
形容性格剛毅
在引申義中,“鋭頭”常用來形容人性格剛強堅毅,可能與頭部形狀象征的銳利、決斷力相關。例如,古文中會以“鋭頭”代指具有堅定意志或雷厲風行特質的人物。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中。
「鋭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物體尖銳的一邊或一端。
鋭頭的部首是「金」,共有10個筆畫。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繁體字為「銳頭」。
古時候,「銳頭」的字形稍有不同,多用于造句、文獻等書寫。如今簡體字的「鋭頭」在日常生活和正式場合中更為常見。
以下是幾個例句,展示了「鋭頭」的使用方式:
與「鋭頭」相關的組詞有:尖鋭、鋭角、鋭利、鋭氣等。這些詞語都有着與尖銳或銳利相關的意思。
與「鋭頭」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尖頭、銳利、銳角等。
與「鋭頭」意思相反的詞語可以是平滑、圓潤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