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尖脑袋。语本晋孔衍《春秋后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沔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战国时秦将白起。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1.尖脑袋。语本 晋 孔衍 《春秋后语》:“ 平原君 对 赵王 曰:‘ 沔池 之会,臣察 武安君 之为人也,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小头而鋭,断敢行也;瞳子白黑分明者,视事明也。’”因常用以形容 战国 时 秦 将 白起 。 明 王世贞 《过长平作长平行》:“鋭头竪子何足云,汝曹自死 平原君 。” 清 王士禄 《长平坑歌》:“虎狼之 秦 胡不仁,鋭头小儿服振振。”
2.常形容人性格刚毅。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鋭头将军来何迟,令我心中苦不足。” 清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相公面白美鬚眉,将军鋭头虎豹姿。”
“鋭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尖脑袋
该释义源自晋代孔衍的《春秋后语》,其中描述战国时期秦将白起的外貌特征:“小头而鋭,瞳子白黑分明”。这里“鋭头”指头部尖小,并引申为果断敢行的性格特点。例如,白起因头部尖削,被平原君评价为“断敢行也”,即行事果决。
形容性格刚毅
在引申义中,“鋭头”常用来形容人性格刚强坚毅,可能与头部形状象征的锐利、决断力相关。例如,古文中会以“鋭头”代指具有坚定意志或雷厉风行特质的人物。
该词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学语境中。
「鋭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物体尖锐的一边或一端。
鋭頭的部首是「金」,共有10个笔画。
该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汉字,繁体字为「銳頭」。
古时候,「銳頭」的字形稍有不同,多用于造句、文献等书写。如今简体字的「鋭頭」在日常生活和正式场合中更为常见。
以下是几个例句,展示了「鋭頭」的使用方式:
与「鋭頭」相关的组词有:尖鋭、鋭角、鋭利、鋭氣等。这些词语都有着与尖锐或锐利相关的意思。
与「鋭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尖頭、銳利、銳角等。
与「鋭頭」意思相反的词语可以是平滑、圆润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