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莫桑比克的意思、莫桑比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莫桑比克的解釋

南非國家。東臨莫桑比克海峽。面積7994萬平方千米。人口1570萬(1990年)。首都馬普托。沿海為平原,内陸為高原。終年高溫,幹、濕季分明。經濟以農業為主體,主産玉米、高粱、甘蔗、劍麻等。主要出口腰果、棉花和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莫桑比克(漢語拼音:mò sāng bǐ kè)是位于非洲東南部的國家名稱,其漢語定名遵循專名音譯原則。該詞在漢語語境中包含以下核心釋義:

一、地理概念 指代非洲大陸印度洋沿岸的主權國家,全稱莫桑比克共和國(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國土面積799,380平方公裡,北接坦桑尼亞,西鄰馬拉維、贊比亞和津巴布韋,南界斯威士蘭和南非,東瀕莫桑比克海峽。首都馬普托是該國政治經濟中心。

二、詞源解析 漢語譯名源自葡萄牙語"Moçambique"的音譯轉化。該詞最早可追溯至15世紀阿拉伯商人對當地姆瓦尼·穆塔帕王國的稱謂"Musa Al Big",經葡萄牙殖民者語言轉寫後形成現行國名。

三、語言特征 作為現代漢語标準地名,該詞屬于「外來音譯專名+通名」複合結構:「莫桑比」為音譯主體,「克」對應葡萄牙語後綴"-que"的音節轉化。在句法功能中作專有名詞使用,如「莫桑比克總統」「莫桑比克氣候」等搭配形式。

四、文化引申 在漢語文學作品中常作為非洲風情意象出現,如莫言《紅高粱家族》中提及的「莫桑比克海峽的季風」。現代外交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中國援非合作項目,如中國商務部記錄的「莫桑比克貝拉港重建工程」。

(參考來源:中國外交部國家概況庫、商務印書館《世界地名譯名詞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非洲發展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莫桑比克”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解釋:

一、國家概況

莫桑比克是非洲東南部國家,全稱莫桑比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其地理位置獨特,東瀕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鄰國包括南非、津巴布韋、坦桑尼亞等。國土面積約79.94萬平方公裡,首都為馬普托,2025年人口約1570萬(數據綜合自不同時期統計)。

二、詞源與曆史

  1. 名稱由來
    一說源自16世紀葡萄牙殖民者對當地蘇丹名字穆紮·阿魯·比克(Muzza al Bique)的誤讀,後演變為“莫桑比克”。另一種早期中文譯名為“莫三鼻給”。
  2. 曆史背景
    13世紀曾建立莫諾莫塔帕王國,16世紀後逐漸成為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獨立。

三、經濟與文化特征

  1. 經濟
    以農業為主,主産甘蔗、劍麻、棉花,出口腰果(被稱為“腰果之鄉”)、棉花等。
  2. 文化習俗
    當地人以白為美,女性傳統美容方式是用猴面包樹粉末擦臉,認為天然物質具有神力。社交禮儀中注重稱呼,如對已婚女性稱“夫人”。

四、其他相關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或文化信息,可參考權威百科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版章暴脹逼不得已鼻雷博賽蠶衣趁程城塢碜可可沉重第一義緞子飛軿分證蝮虵夫子兵關弧古北區故宇漢東蚌和言箋花糾虔君子鄉空喊浪子回頭金不換老臉皮煉焦爐料貨鈴齋鳴簧冥資涅石逆害怒哄哄盤石宗平憑轼旁觀七八成,七八成兒骐駵清晰羣言如面少師少許釋币師巫事衷司天歲月題句頹墊拖繡毬晚飔刎頸交烏漆墨黑無外飨國限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