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寂的意思、入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寂的解釋

猶圓寂。舊稱佛教僧尼之死。 宋 蘇轼 《請淨慈法湧禅師入都疏》:“京師禪學之盛,發於 本 秀 二公。 本 既還山, 秀 復入寂。”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十章:“ 三藏 寝疾,有遺文 嚴正勖 示因果,以之付弟子 智休 。正月十一日午時入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入寂

一、核心釋義

“入寂”在漢語中為佛教術語,指僧人逝世,即進入寂滅境界,與“圓寂”“涅槃”同義。“寂”指脫離生死輪回的寂靜狀态,源于梵語“nirvāṇa”(涅槃),意為滅除煩惱、超脫生死。

二、佛教專義解析

  1. 宗教内涵

    佛教認為“入寂”是修行者證得菩提、斷盡煩惱後達到的終極境界,并非世俗意義上的死亡,而是超越輪回的解脫。《大智度論》雲:“涅槃名為滅,滅諸煩惱,一切戲論。”

  2. 儀式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高僧離世的正式記載,如《高僧傳》載:“法師說法畢,跏趺入寂。”現代佛教文獻仍沿用此義,如弘一法師臨終偈語“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即喻入寂之圓滿。

三、現代引申用法

在文學或口語中,“入寂”可引申為“歸于沉寂”,形容事物消逝或環境寂靜,但此用法較少見。例如:“喧嚣散盡,小鎮重入寂夜。”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條目“入寂”。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條目“涅槃”。
  3. 《大智度論》卷二十七,鸠摩羅什譯,闡釋“涅槃”義理。
  4. 中國佛教協會官網《佛教術語釋義》,權威解讀“圓寂”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入寂”是佛教術語,指僧尼死亡,通常與“圓寂”同義。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用法

  1. 經典文獻
    宋代蘇轼在《請淨慈法湧禅師入都疏》中提到:“本既還山,秀複入寂”,描述僧人去世的場景( )。
    近代學者湯用彤在《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中亦用此詞:“三藏寝疾……正月十一日午時入寂”()。

  2. 現代用法
    可用于比喻從喧嚣歸于平靜的狀态,例如:“隻有從喧嚣走入寂靜,才能專注心靈”()。

三、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術語體系,可參考《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爆震長等短等沉潛剛克捵竊侈離床杌詞文撣殘等異典物兜籮短文鳳襖浮薄子艮域歸着果是鴻姱闳休化合加笾角牙捷口近用祭日吉日良辰浪投老醬棚冷盆諒情廪錫理詠峍崪冒牌徾徾妙趣鳴唳鳥媒鷗閑鋪鑿譴罰樯竿虔肅七棄鸲鹆舞鞣料沙幕食氣霜女熟讀深思水舵水漫地苔箋甜味統會銅仙土幫霧霭五壏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