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樯竿的意思、樯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樯竿的解釋

船桅杆。 唐 劉禹錫 《淮陰行》:“好日起檣竿,烏飛驚五兩。” 宋 陸遊 《入蜀記》卷五:“倒檣竿,立艣牀。蓋上峽惟用艣及百丈,不復張帆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樯竿”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áng gān,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方面解析:

一、字面含義

指船上的主桅杆,是支撐船帆的核心結構。例如:

二、比喻含義

源自蘇轼《赤壁賦》,比喻事物的核心支撐或關鍵所在。例如:

三、用法特點

  1. 文學色彩:多用于詩文或成語中,增強表達的形象性。
  2. 強調重要性:突出事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企業的創新是發展的樯竿”。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赤壁賦》及相關詩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樯竿: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

樯竿(qiáng gān)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樯”是木頭、杆子的意思,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它的部首是木(mù);在“樯竿”這個詞組裡,它作為第一個字出現。而“竿”是長棍子、杆子的意思,它的部首是竹(zhú)。整個詞組的總筆畫數為18劃。

這個詞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航海時期,是船上安裝帆的一部分。樯竿指的是一種用來支撐帆布,幫助船隻前進的豎直杆。“樯竿”通過引申的方式也可指代其他類型的竹杆、長棍,用于支撐其他物體或形成某種結構。

繁體與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繁體字中,“樯竿”保留了原本的字形,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其中的“樯”字在一些古籍中被寫為“檣”,表示木頭杆子。而“竿”字則在古代寫法中保持不變。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1. 船長指着樯竿高聲下令。
2. 他手中握着一根長長的樯竿,邁着堅定的步伐前行。

組詞:1. 樯竿上
2. 樯竿底座
3. 樯竿末端

近義詞:1. 杆子
2. 棍子
3. 柱子

反義詞:1. 帆布
2. 船帆
3. 帆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