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漫地的意思、水漫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漫地的解釋

指利用泥水淤塞造成的平原。 丁玲 《田保霖》:“ 靖邊 土質太薄,不適宜耕種,要修水地和水漫地實在困難。”《解放日報》1943.1.18:“我們的沙灘的出口處築上鞏固的堤壩。大雨過後,山洪帶着泥沙土糞便被阻于堤壩内,淤塞沙灘,等到太陽把它們曬幹時,當時的沙灘便呈現為豐腴的平原。這樣利用泥水淤塞造成的平原,土語便叫‘水漫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漫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定義

指通過攔截山洪、淤積泥沙而形成的人工平原。這種土地因水流攜帶的泥沙和有機質沉積,土壤較為肥沃,適合耕種。

形成原理

  1. 工程措施:在河流或山洪出口處修築堤壩,攔截洪水。
  2. 自然淤積:洪水中的泥沙、有機質等被阻留在堤壩内,逐漸沉積。
  3. 土地改良:淤積後的區域經太陽曬幹,形成平坦且肥沃的平原。

應用與實例

補充說明

該詞具有地域性和時代性,多見于描述中國北方幹旱、半幹旱地區通過水利工程改善耕地的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漫地的意思

水漫地是一個成語,意指水災泛濫,水勢泛濫,寓意災難不可避免,無法控制。形容水勢猛烈,大量水流湧入并覆蓋地面,造成嚴重破壞。

部首和筆畫

水漫地的部首是水(氵)和地(土),部首分别表示水和地。根據《康熙字典》,水漫地的總筆畫數為17筆,水的部首氵有3畫,漫有13畫,地有4畫。

來源和繁體

水漫地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漢書·公孫述傳》中。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水災泛濫的嚴重程度,人們使用它來形容無法遏制和阻止的災難。在繁體字中,水漫地的寫法是「水漫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水漫地的寫法為「水漫地」,字形與現代相似,隻是字體略有差别。

例句

1. 水災過後,水漫地,無家可歸。

2. 暴雨襲來,整個街道瞬間水漫地,岌岌可危。

組詞

組詞有:水勢如狂、漫不經心、地動山搖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水泛濫、水淹地、水倒灌。

反義詞:四季如春、幹旱無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