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tion] 在某些産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短缺或不能充分供應的情況下,消費者按限定的價格、數量購買
配購汽油
“配購”是一個經濟學術語,通常指在商品供應不足時,由政府或相關機構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限制和管理的制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配購指消費者在特定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短缺或供應不足時,按照政府或機構限定的價格、數量進行購買的行為。例如戰争、自然災害等特殊時期,可能對糧食、燃油等實施配購政策。
實施背景與目的
主要用于資源分配失衡的場景,通過限制購買量避免囤積居奇,保障基本民生需求。曆史上計劃經濟國家(如提到的“共産國家”)曾長期采用類似制度。
具體操作形式
實際應用案例
提到,中國衛生部曾通過處方外流政策,要求患者憑處方到藥店配購藥品,以規範藥品流通。此外,部分企業授信時也可能要求客戶搭配購買指定債券。
相關概念辨析
與“配給制”高度關聯,但配購更側重購買環節的管控,而配給制涵蓋生産、分配、消費全鍊條。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案例或政策細節,可參考、6、7的原始内容。
配購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根據需求或規定将貨物分配給不同的地點、部門或個人。
配購的拆分部首是辛,其筆畫數為11。
配購一詞源自于《論語·衛靈公》一書:“子曰:‘了(瞭)然後知配與不配’。”繁體字為配購。在古時寫法中,配購的寫法有時候也會用“佩”代替“配”,意思依然相同。
1. 公司将按月配購辦公用品。
2. 軍隊向各地配購彈藥和裝備。
批購、訂購、零購、集購、購買
發放、分配、供應
回購、收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