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庭的意思、黃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庭的解釋

(1).指《黃庭經》。道教的經典著作。 唐 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詩:“ 山陰 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宋 蘇轼 《留題仙都觀》詩:“飛符禦氣朝百靈,悟道不復誦《黃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曩所授《黃庭》之要道,仙人之梯航。”

(2).指 晉 王羲之 書寫的《黃庭經》法帖。 宋 秦觀 《春日》詩之四:“春禽葉底引圓吭,臨罷《黃庭》日正長。”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三》:“《曹娥》《樂毅》,尚有蹊徑可尋,至《蘭亭》《黃庭》,幾莫知其端倪矣。”

(3).指中央。《黃庭内景經》 務成子 題解:“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内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 清 洪昇 《長生殿·覓魂》:“方向呵,鎮黃庭,通紫極,子午坤乾。”亦特指脾。一說為體中的虛拟之所。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古人以黃庭為脾。不然也,黃庭有名而無所,沖氣之所在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字面解析
    “黃”象征中央土色,代表中正之位;“庭”指空間或場所,合稱意為“中央的空處”。道教經典《黃庭内景經》解釋:“黃者,中央之色;庭者,四方之中”,既指天、地、人三才的中位,也對應人體腦、心、脾的中樞。

  2. 經典文獻
    原指道教經典《黃庭經》,分《内景經》《外景經》,融合養生、醫學與修煉理論,被視為丹道重要典籍。


二、道教與丹道中的核心概念

  1. 修煉位置

    • 下丹田說:臍下三寸(約丹田處),為結丹之所,象征“土位中央”。
    • 中丹田說:胸口正中深度約兩三寸,是氣機感應最敏銳的虛拟位置,亦稱“規中”“廬間”。
    • 廣義中樞:涵蓋腦、心、脾等人體核心部位,強調“中空”與能量彙聚。
  2. 修煉意義
    黃庭被視為“胎息”關鍵,通過調節此處氣機實現“息息歸根”,是内丹術的核心。


三、文化與藝術中的延伸

  1. 書法名帖
    晉代王羲之曾書寫《黃庭經》法帖,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作品。
  2. 文學意象
    李白、蘇轼等詩人常以《黃庭經》喻指修道或超脫世俗,如“應寫《黃庭》換白鵝”。

四、現代養生學價值

《黃庭經》将道教思想與古醫學結合,提出“内觀髒腑”等養生方法,對氣功、中醫理論有重要參考價值。


黃庭既是道教經典,也指人體修煉的核心位置,兼具文化、醫學與哲學内涵。如需進一步了解《黃庭經》原文或修煉方法,可查閱、6、7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庭

黃庭,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代表了豐富的意義和文化背景。下面将分别介紹黃庭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黃庭指的是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心靈世界,也可以理解為靈感之源。這個詞語在文學創作中常被用來描繪作家或藝術家的内心世界。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庭由“⻤”和“廣”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是左右結構的部首,表示“肉”,“廣”是上下結構的部首,表示“廣大”。

黃庭的拼音是“huáng tíng”,由兩個漢字一共包含14個筆畫。

來源

黃庭一詞最早出現于《莊子·德充符》一章:“故曰:‘黃庭化聲,言雞如言人;青梅化聲,言兔如言人;白雪化聲,言狗如言人;黃锺化聲,言象如言人’。”這裡黃庭被用來比喻人的言辭與動物相似,突顯了隱喻的意義。

繁體

黃庭的繁體字是“黃庭”,隻是簡化了“廣”字的橫折,保留了原始漢字的形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黃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根據字形演變的規律,古代的黃庭可能寫作“黃庁”、“黃廳”等。

例句

1.他的創作充滿了黃庭的才華和創造力。

2.他的言辭就像黃庭聲化的動物一樣動人。

組詞

1.黃庭心靈:表示一個人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内心世界。

2.庭院:指房屋周圍種植的花木草地或院子。

近義詞

1.靈感:指藝術家或創作者的創作靈感。

2.才情:表示某人在某個領域有超凡的天賦和技巧。

反義詞

1.平庸:指沒有特别才能或創造力的。

2.普通:表示一般,與特殊、非凡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