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漢陰丈人 所斥笑的“機心”。語本《莊子·天地》:“ 子貢 南遊於 楚 ,反於 晉 ,過 漢 陰,見一丈人方将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 子貢 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 唐 陳子昂 《題田洗馬遊岩桔槔》詩:“誰憐 北陵 客,未息 漢 陰機。” 唐 杜甫 《登舟将適漢陽》詩:“ 鹿門 自此往,永息 漢 陰機。”
“漢陰機”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道家思想中的“機心”批判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漢陰機”指代漢陰丈人所反對的“機心”,即功利巧詐之心或機械取巧的思維方式。這一概念源于對人為幹預自然、追求效率而喪失淳樸本性的批判。
出自《莊子·天地》篇:子貢見漢陰丈人抱甕取水澆灌菜園,建議使用機械提高效率,卻被丈人斥責。丈人認為“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強調機械會破壞人心的純粹性。
唐代杜甫在《登舟将適漢陽》中寫道:“鹿門自此往,永息漢陰機”,表達歸隱後摒棄機巧之心的願望,體現了該詞在古典文學中的哲學化用。
現多用于比喻過度依賴技術工具或功利性思維導緻人性異化的現象,強調返璞歸真的重要性。
此詞通過寓言形式,批判了人類為追求效率而喪失本真的行為,反映了道家“絕巧棄利”的核心思想。更多典故細節可參考《莊子·天地》原文及曆代注疏。
漢陰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漢”和“陰機”兩個部分。
在“漢陰機”這個詞中,"漢"的部首是水(氵),它的筆畫數是3。"陰"的部首是阝,它的筆畫數是8。"機"的部首是木(木),它的筆畫數是8。
“漢陰機”一詞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據說這是一個可以迷惑、誘騙人們心智的魔法機關。
繁體字“漢陰機”的寫法為「漢陰機」。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漢陰機”這個詞為例,其古時的寫法可能是:「漢陰機」。
1. 他離奇地消失了,就像是被漢陰機吸入了另一個世界。
2. 這個魔術師好像裝備了漢陰機,他總能預測到我的下一步。
漢陰機這個詞本身已經是由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無法再進行組詞。
沒有明确的近義詞與漢陰機相關。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漢陰機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