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鬓厮磨的意思、耳鬓厮磨的詳細解釋
耳鬓厮磨的解釋
[close association during childhood] 兩人的耳部與鬓角相磨,形容經常相處在一起,關系密切
咱們從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我也不敢怠慢了你。——《紅樓夢》
詳細解釋
耳與鬓發互相摩擦。形容相處親密。《紅樓夢》第七二回:“咱們從小耳鬢厮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鏡花緣》第五九回:“此女雖是乳母所生,自幼與妹子耳鬢厮磨,朝夕相聚,就如自己姊妹一般。” 清 沉複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自此耳鬢厮磨,親同形影。” 梁斌 《紅旗譜》二五:“兩個人耳鬓厮磨嘛,當然要發生感情。”
詞語分解
- 耳的解釋 耳 ě 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通稱“耳朵”):耳背(坕 )。耳垂。耳鬓厮磨(?)。耳穴。耳聰目明。耳濡目染。 像耳朵的東西:木耳。銀耳。 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耳房。鼎耳。 聽說:耳聞。耳軟。耳順
- 磨的解釋 磨 ó 摩擦:磨刀。磨墨。磨練。磨砺(摩擦使銳利,喻經受磨練)。磨合。研磨。磨漆畫。 阻礙,困難:磨難(刵 )。好事多磨。 消耗,消滅:磨損。磨耗。磨滅。 拖延,耗時間:磨纏。磨功夫。 磨 ò 粉碎
網絡擴展解釋
“耳鬓厮磨”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ěr bìn sī mó,主要形容親密相處的場景,尤其多用于描述戀人、青梅竹馬之間的親密情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耳與鬓發互相摩擦,形容兩人親密貼近、朝夕相處。
- 引申含義:多指男女(尤其是青少年)之間感情深厚、親密無間的情景。
出處與典故
- 文學出處:最早見于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二回:“咱們從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當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 文化背景:古代常以“耳鬓厮磨”描繪青梅竹馬或戀人間的細膩互動,強調長期陪伴的親密感。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如“他們耳鬓厮磨,形影不離”。
- 適用對象:多用于形容青少年男女或戀人。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強調親密無間的情感。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形影不離。
- 反義詞:天各一方、疏于往來、形同陌路。
注意事項
- 讀音與寫法:“鬓”讀作bìn,不可誤讀為“bīn”;“磨”不能寫作“摩”。
- 使用場景:雖可泛指親密關系,但傳統語境中更傾向形容男女情誼,需注意語境適配。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紅樓夢》相關章節,或查閱權威詞典進一步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耳鬓厮磨》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兩個人非常親密,無間隔地相處。它由4個漢字組成,其中的部首分别是耳、鬓、厮、磨。具體的筆畫數為耳(10畫)、鬓(20畫)、厮(8畫)、磨(14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俗習慣。在古時候,夫妻之間常常會坐在一起親昵地交談,彼此的耳朵幾乎貼在一起,也就是耳鬓相接。而鬓指的是顴骨上的頭發,表示兩人的臉近得非常近,甚至頭發都已經接觸在一起。厮磨則表示兩人之間沒有障礙、非常親密。
這個成語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中的一樣,沒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耳鬓厮磨》這個成語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
這個成語的使用非常廣泛,可以用來形容夫妻、朋友或親密夥伴之間的關系緊密,親密無間。例如,我們可以說:“他們夫妻倆的感情非常好,每天都耳鬓厮磨”。
與《耳鬓厮磨》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密不可分”、“形影不離”等,它們都形容兩個人關系非常親密,無法分隔。
與《耳鬓厮磨》相反的意思的成語很難找到,因為它本身含有非常親密的意思。但如果要表達兩個人之間有一定距離和隔閡,可以使用“雲泥之别”等成語。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