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娉娉褭褭 ”。
“娉娉嫋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pīng pīng niǎo niǎo,主要用于形容女子體态輕盈、姿态柔美的樣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通過疊字“娉”和“嫋”強化了柔美輕盈的意象,常用來描述女性行走或動作時的優雅婉約,既有視覺上的曼妙感,又帶有動态的韻律美。
出處與文學背景
其最早可追溯至《詩經·秦風·威儀》中的“娉娉嫋嫋,美目盼兮”,後經唐代詩人杜牧在《贈别》中化用為“娉娉褭褭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進一步強化了少女青春嬌柔的形象。
使用場景
既可形容舞台表演中女子的靈動舞姿,也可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舉止,例如:“她娉娉嫋嫋地穿過庭院,宛如畫中仙子。”此外,宋代姜夔在《虞美人·賦牡丹》中以“娉娉嫋嫋教誰惜”借花喻人,擴展了其詩意表達。
近義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婀娜多姿”“亭亭玉立”,反義詞則如“笨手笨腳”。需注意“嫋”字在部分文獻中寫作“褭”,屬異體字,但含義相同。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通過疊詞和古典文學傳承,生動刻畫了女性柔美輕盈的氣質,兼具文學性與畫面感。
《娉娉嫋嫋》是指女子行走時的輕盈和曼妙的樣子。這個詞形容女子的步态輕靈、柔美,給人一種優雅和溫柔的感覺。
《娉娉嫋嫋》由兩個部首組成:女并一個由三點組成的部首對立組合。其中第一個字符“娉”有14個筆畫,“嫋”有15個筆畫。
《娉娉嫋嫋》一詞出自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長恨歌》。這首詩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其中用到了許多形象美麗的詞語,如“娉娉嫋嫋”,以表達對楊貴妃婀娜多姿的贊美。
在繁體字中,娉娉嫋嫋的寫法是「娉娉軟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娉娉嫋嫋的娉字由女子旁樽并旁後接凡旁,嫋字由女子旁舌旁後接卑旁。
她走路的姿态娉娉嫋嫋,像一朵盛開的花。
娉娉、嫋嫋、娉婷、娉娩、嫋娜、婀娜、萦回娉娉。
輕盈、曼妙、柔美、婀娜、姿态優美。
笨拙、粗糙、沉重、僵硬、不優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