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世沈浮的意思、隨世沈浮的詳細解釋
隨世沈浮的解釋
猶言隨俗沉浮。《三國志·蜀志·劉巴傳》“問 巴 消息,稱曰 劉君 子初 ,甚敬重焉” 裴松之 注引《零陵先賢傳》:“若令 子初 隨世沉浮,容悅 玄德 ,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詞語分解
- 隨的解釋 隨 (隨) í 跟着:隨從。隨員。隨葬。隨即(立刻)。隨行(妌 )。隨身。隨喜。隨波逐流。隨行(俷 )就市。 順從,任憑:隨意。隨口。隨宜。隨和。隨俗。隨筆。隨遇而安。 順便,就着:隨帶。隨手關門。
- 沈浮的解釋 亦作“沉浮”。.在水上出沒。語出《詩·小雅·菁菁者莪》:“汎汎楊舟,載沉載浮。” 晉 葛洪 《抱樸子·正郭》:“無故沉浮於波濤之間,倒屣於埃塵之中,遨集京邑,交關貴遊。” 唐 曹松 《嶽陽晚泊》詩
網絡擴展解釋
“隨世沈浮”是一個漢語成語,現多寫作“隨世沉浮”(“沈”與“沉”為通假字),其核心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 本義:形容人缺乏獨立操守,隨波逐流,順應世俗的價值觀或潮流變化。帶有貶義色彩,多用于批評缺乏原則的處世态度。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零陵先賢傳》,原文為:“君令子初隨世沉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為高士乎?”(引用自《三國志·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
- 語境:原句批評劉巴(字子初)為迎合劉備(玄德)而放棄個人立場,強調真正的高士應堅守原則。
用法與近義詞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常用于描述處世态度。
- 近義詞:隨俗沉浮、與世沉浮、隨波逐流、同流合污。
補充說明
- “沈”與“沉”的關系:在古漢語中,“沈”是“沉”的異體字,現代多寫作“隨世沉浮”。
- 核心批判:強調對“缺乏獨立人格”的否定,與道家“和光同塵”、儒家“外圓内方”等主張形成對比。
例句參考
- 他本有才華,卻選擇隨世沉浮,最終泯然衆人。
- 若一味隨世沉浮,終将失去自我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隨世沈浮》的意思
《隨世沈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隨着世事的變化而沉浮,形容人在社會環境中隨波逐流、隨着世态的變化而有起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隨世沈浮》由部首組成,分别是“隹”、“丶”、“水”、“禾”、“水”。“隹”是頭目部首,讀音是“zhui”;“丶”是個點,讀音是“zhu”;“水”是象形字,讀音是“shui”或“sui”;“禾”是植物部首,讀音是“he”。整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23。
成語來源
《隨世沈浮》源于明代徐渭的《青箱叢語》。徐渭以“搏虎拖策”形容人精神奮鬥與追求卓越,以“隨世沈浮”則揭示了人的品質與處事态度應當與時俱進。
繁體字
《隨世沉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隨世沈浮》可能會有以下變體字:
隨: 隨字在古代可能寫作“隋”或“遀”。
世: 世字在古代可能寫作“丗”。
沈: 沈字在古代可能寫作“沈”或“瀋”。
浮: 浮字在古代可能寫作“浮”或“滀”。
例句
他并不隨世沈浮,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
組詞
隨波逐流、沉浮不定、浮光掠影、浮華奪目。
近義詞
臨濟忽忽、事過境遷、沉浮異變。
反義詞
獨立自主、堅定不移、堅守原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