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 時隱士,傳說曾行于 郕 之野,語 孔子 ,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見《列子·天瑞》,又見《孔子家語·六本》。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中州集·蘭泉先生張建》引 金章宗 賜 張建 詩:“從今晝錦蓮峯下,三樂休誇 榮啟期 。”
榮啓期(又寫作“榮啟期”)是春秋時期的隱士,以知足自樂的形象著稱,其典故在《列子》《孔子家語》等古籍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解釋:
榮啓期是春秋時期的隱士,字昌伯,主要活動于郕地(今山東甯陽、河南範縣一帶)。據傳他曾與孔子相遇于郊野,并自述人生有“三樂”,成為後世傳頌的典故。
榮啓期對孔子提出的“三樂”為:
相關記載主要見于《列子·天瑞》和《孔子家語·六本》,兩書均通過對話形式展現其思想。
若需了解更詳盡的古籍原文或相關成語,可參考《列子》《孔子家語》等文獻,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榮啓期”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榮啓期”意為“榮幸邀請的時期”。它表示某個時間段内的受邀來賓可以光榮地參加某種活動或聚會。
“榮啓期”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口”,分别代表草和口。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榮啓期”一詞的來源較為常見,主要用于邀請請柬或官方文件中,以表明受邀的對象特殊的邀請身份。
繁體字“榮啓期”的寫法為“榮啓期”,保留了詞義和發音的基本特征,但采用了傳統的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寫法中,一些漢字具有不同的字形和筆畫。關于“榮啓期”的古代寫法,目前沒有明确的據可證明。
1. 我們榮啓期邀請您參加我們公司的周年慶典。
2. 榮啓期恭候尊臨,請您準時參加明天的晚宴。
組成“榮啓期”的兩個字都可以作為其他詞語的部分構詞。比如:“榮幸”、“邀請”、“時期”等。
“榮啓期”的近義詞有“光臨日”、“慶典時”等。
“榮啓期”的反義詞有“失約日”、“無聚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