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榮啓期的意思、榮啓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榮啓期的解釋

春秋 時隱士,傳說曾行于 郕 之野,語 孔子 ,自言得三樂:為人,又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見《列子·天瑞》,又見《孔子家語·六本》。後用為知足自樂之典。《中州集·蘭泉先生張建》引 金章宗 賜 張建 詩:“從今晝錦蓮峯下,三樂休誇 榮啟期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榮啓期(亦作"榮啟期")是漢語文化中具有特殊曆史意涵的專名,指春秋時期隱士榮啟期。據《列子·天瑞》記載,孔子遊泰山時遇見榮啟期,見其"鹿裘帶索,鼓琴而歌",遂問其樂從何來。榮啟期以"三樂"作答:一樂為人,二樂為男,三樂長壽,由此形成"知足常樂"的典故原型。

從字義解析:"榮"本義指草木繁盛,《說文解字》釋為"桐木也",後引申為顯達、榮耀;"啟"含開導、陳述之意;"期"指約定時日。組合為名,既承載着"榮耀開啟新時代"的期許,又暗合其"安貧樂道"的生命哲學。該典故在《高士傳》(晉·皇甫谧)中進一步擴展,被塑造成道家隱逸精神的象征人物。

曆代文人常以此典入詩,如陶淵明《飲酒·其二》"九十行帶索,榮叟老更勤",白居易《晚起》"榮公三樂外,仍弄小男兒",均通過引用強化了該人物在傳統文化中的道德典範地位。現代《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獨立詞條,定義為"春秋時隱士,知足自樂的代表人物"(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榮啓期(又寫作“榮啟期”)是春秋時期的隱士,以知足自樂的形象著稱,其典故在《列子》《孔子家語》等古籍中均有記載。以下是綜合解釋:

1.身份背景

榮啓期是春秋時期的隱士,字昌伯,主要活動于郕地(今山東甯陽、河南範縣一帶)。據傳他曾與孔子相遇于郊野,并自述人生有“三樂”,成為後世傳頌的典故。

2.“三樂”的具體内容

榮啓期對孔子提出的“三樂”為:

3.後世影響與評價

4.文獻出處

相關記載主要見于《列子·天瑞》和《孔子家語·六本》,兩書均通過對話形式展現其思想。

若需了解更詳盡的古籍原文或相關成語,可參考《列子》《孔子家語》等文獻,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席百納北帝斌斌髀殖蠶箪差距剗革瓷窰淙琤粹質瘯蠡澄結電鑽東山法門翻謬廢去拱架共立寒信降光駕烏鵲驚心慘目絕路科適勞飨斂目曆朝聖訓陸大夫落慌埋魂滅棄密塗謬誤百出牟利謙書僑民青瞳青襪子遒麗羣帝屈原讓客髯狎忍耐力容借入境問禁稍問折铛蜀鳥搜讨宿念天下通天服銅鑄鐵澆投林瓦摳王制谺坼銜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