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荣啓期的意思、荣啓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荣啓期的解释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 ,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荣啓期(亦作"荣启期")是汉语文化中具有特殊历史意涵的专名,指春秋时期隐士荣启期。据《列子·天瑞》记载,孔子游泰山时遇见荣启期,见其"鹿裘带索,鼓琴而歌",遂问其乐从何来。荣启期以"三乐"作答:一乐为人,二乐为男,三乐长寿,由此形成"知足常乐"的典故原型。

从字义解析:"荣"本义指草木繁盛,《说文解字》释为"桐木也",后引申为显达、荣耀;"启"含开导、陈述之意;"期"指约定时日。组合为名,既承载着"荣耀开启新时代"的期许,又暗合其"安贫乐道"的生命哲学。该典故在《高士传》(晋·皇甫谧)中进一步扩展,被塑造成道家隐逸精神的象征人物。

历代文人常以此典入诗,如陶渊明《饮酒·其二》"九十行带索,荣叟老更勤",白居易《晚起》"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均通过引用强化了该人物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典范地位。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独立词条,定义为"春秋时隐士,知足自乐的代表人物"(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荣啓期(又写作“荣启期”)是春秋时期的隐士,以知足自乐的形象著称,其典故在《列子》《孔子家语》等古籍中均有记载。以下是综合解释:

1.身份背景

荣啓期是春秋时期的隐士,字昌伯,主要活动于郕地(今山东宁阳、河南范县一带)。据传他曾与孔子相遇于郊野,并自述人生有“三乐”,成为后世传颂的典故。

2.“三乐”的具体内容

荣啓期对孔子提出的“三乐”为:

3.后世影响与评价

4.文献出处

相关记载主要见于《列子·天瑞》和《孔子家语·六本》,两书均通过对话形式展现其思想。

若需了解更详尽的古籍原文或相关成语,可参考《列子》《孔子家语》等文献,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败家比如比舍长存趁火抢劫驰思遐想传国玺淙淙活活东床择对二胜环芳札风栉雨沐富二代勾面勾三搭四广告谷都股份謞激何苦瓠种嘉好交织絜鲜荆鸡鞠拱遽惕靠实课农两火一刀离毕里旅鸾颠凤倒贸折棉连迷里咕咚南端牛皮胶前局諐则青鹤清洁工晴雪茸密桑畦伤怆闪射烧田涉履誓禁守止霜凋夏绿台甫天端同学偷营王僚无颠倒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