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屈原的意思、屈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屈原的解釋

[Qu Yuan] (約公元前340—前278)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國貴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内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軍一舉攻破楚都郢。他懷着亡國的悲痛,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自6*殺。他一生寫下許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代表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了他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他的作品語言優美,想象豐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傳誦,對後世影響極大,他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屈原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約公元前278年),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愛國詩人。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釋義:


一、詞源與身份釋義

屈原(Qū Yuán)


二、文學貢獻與詞義延伸

  1. 楚辭奠基者

    開創“楚辭”文體,代表作《離騷》為中國古代最長抒情詩。“騷體”以方言入詩,融合神話與浪漫想象,形成“風騷”并稱的文學傳統(《詩經》為“風”,《楚辭》為“騷”)。

  2. 成語與典故來源

    • “屈子行吟”:形容其被流放時于江畔悲憤作詩的形象。
    • “香草美人”:出自《離騷》,以香草喻高潔品德,美人喻君主,開創中國詩歌象征體系。

三、曆史評價與文化象征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屈”字條釋其姓氏源流,“原”字條注其名字寓意。
  2.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詳述《離騷》的文學價值及楚辭對漢賦的影響。
  3.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評其“雖與日月争光可也”,奠定曆史地位。

五、現代學術共識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網頁鍊接,本文來源依據權威出版物及學術共識,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屈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一、曆史人物釋義

屈原(約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政治家、詩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楚武王後裔。他早年受楚懷王重用,任左徒、三闾大夫,主張修明法度、舉賢任能、聯齊抗秦()。因遭貴族讒言陷害,被流放至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郢都,他悲憤投汨羅江殉國,終年約62歲。

二、文學與精神象征

  1. 楚辭開創者
    創作《離騷》《九歌》《天問》等,開創“香草美人”意象和浪漫主義詩歌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
  2. 愛國精神符號
    其以身殉國的壯舉,使其成為中華文化中忠貞愛國的象征。端午節賽龍舟、食粽等習俗即源于紀念他()。
  3. 文化衍生含義
    現代語境中,“屈原”有時隱喻遭受冤屈或懷才不遇,源自其被誣陷流放的經曆()。

三、重要作品選錄

主要作品包括《離騷》(長篇政治抒情詩)、《九歌》(祭祀樂歌)、《九章》(組詩)、《天問》(哲理長詩)等,其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名句流傳千古()。


注:若需了解具體作品内容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及權威文學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老暴官邊僻波棱茶鹵長材陳霸先牚距崇寵從閑撺紅黨錮盜迹彫涸诋戲房苑發洩符水該練棺架鼓兒詞漢籍和浼鶴情華階黃童藿食架牟筋簳冀阙酒魁涓滴微利據常居己舉謡言苦筍邌曙鸾坡缦然滿天蒙鈍囊膪能不稱官逆蔔盤跌塹絕泣麟榮賜身範生疑勢不可遏肆略台地讬宿惋愕望表知裡汪然晚婆渥然相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