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搜讨的意思、搜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搜讨的解釋

(1).謂深入研究探讨。《魏書·李琰之傳》:“吾所以好讀書,不求身後之名,但異見異聞,心之所願,是以孜孜搜讨,欲罷不能。”《朱子語類》卷十一:“讀書遇難處,且須虛心搜讨意思。” 清 畢沅 《王隱<晉書地道記>總序》:“餘年來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書。”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 清 初學者,是縱論 唐 宋 ,搜讨前 明 的。”


蒐討:尋究探讨。《明史·文苑傳三·任瀚》:“ 瀚 少懷用世志,百家二氏之書,罔不蒐讨。” 清 錢謙益 《送張處士赴遼東參謀序》:“我誠激厲士心,蒐讨軍實,用束伍之法,講火攻車戰之制,守必固,戰必克。”

(2).搜尋;訪求。《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張遵言》:“於時昏晦,默無所覩,忽失 捷飛 所在。 遵言 驚歎,命 志誠 等分頭搜讨!” 宋 韓琦 《答陳舜俞推官惠詩求全瓦古硯》詩:“求者如麻幾百年,宜乎今日難搜讨!” 明 徐渭 《觀潮》詩:“何地無恢奇,焉能盡搜讨!” 清 顧炎武 《贈邬處士繼思》詩:“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讨。”

(3).搜索讨伐。《魏書·蠕蠕傳》:“車駕次於 兔園水 ,去 平城 三千七百裡,分軍搜讨。”《明史·祖寬傳》:“ 象昇 命 寬 與 祖大樂 等入山搜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搜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深入研究探讨(學術層面)
    指對知識或問題進行系統性考察和推敲。如《魏書·李琰之傳》中的“孜孜搜讨,欲罷不能”,強調學術研究的專注性。朱熹《朱子語類》也提到“虛心搜讨”的讀書方法。

  2. 搜尋/訪求(行動層面)
    側重于實際尋找事物或信息,如《太平廣記》中“分頭搜讨”的描寫,以及宋代韓琦詩中“難搜讨”表達對古物的尋訪。

  3. 搜索讨伐(軍事行動)
    在特定文獻中指軍事上的追擊或鎮壓,如《明史·祖寬傳》中“入山搜讨”的用法。


二、詞義解析


三、使用建議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學術場景中可表達“系統性研究”,如魯迅書信中“搜讨前明”的用法;曆史文本中需注意可能涉及軍事行動。

(綜合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搜讨》的意思

《搜讨》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搜尋并搜查。它通常指出動作,表示深入地尋找和追查。這個詞可以用來形容警察、偵探等人員進行調查或尋找線索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搜讨》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言」,其中「手」作為部首,表明了這個詞與手有關。《搜讨》一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搜讨》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的記載,在古代文獻中有廣泛運用。而《搜讨》的繁體字形為「搜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讨」字的字形稍有不同,它的寫法是「討」。與現代的寫法相比,古代的寫法在右邊的旁邊多了一個「言」字旁,表示與言語有關。

例句

1. 警察正在搜讨兇犯的藏匿地點。

2. 律師團隊對嫌犯進行深入搜讨,收集關鍵證據。

組詞

搜讨人、搜讨線索、搜讨團隊、搜讨行動、搜讨嫌疑人

近義詞

搜查、追查、搜尋、尋找、調查

反義詞

放棄、放任、放松、忽視、放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