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搜讨的意思、搜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搜讨的解釋

(1).謂深入研究探讨。《魏書·李琰之傳》:“吾所以好讀書,不求身後之名,但異見異聞,心之所願,是以孜孜搜讨,欲罷不能。”《朱子語類》卷十一:“讀書遇難處,且須虛心搜讨意思。” 清 畢沅 《王隱<晉書地道記>總序》:“餘年來官事之暇,好搜讨地理之書。”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 清 初學者,是縱論 唐 宋 ,搜讨前 明 的。”


蒐討:尋究探讨。《明史·文苑傳三·任瀚》:“ 瀚 少懷用世志,百家二氏之書,罔不蒐讨。” 清 錢謙益 《送張處士赴遼東參謀序》:“我誠激厲士心,蒐讨軍實,用束伍之法,講火攻車戰之制,守必固,戰必克。”

(2).搜尋;訪求。《太平廣記》卷三○九引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張遵言》:“於時昏晦,默無所覩,忽失 捷飛 所在。 遵言 驚歎,命 志誠 等分頭搜讨!” 宋 韓琦 《答陳舜俞推官惠詩求全瓦古硯》詩:“求者如麻幾百年,宜乎今日難搜讨!” 明 徐渭 《觀潮》詩:“何地無恢奇,焉能盡搜讨!” 清 顧炎武 《贈邬處士繼思》詩:“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讨。”

(3).搜索讨伐。《魏書·蠕蠕傳》:“車駕次於 兔園水 ,去 平城 三千七百裡,分軍搜讨。”《明史·祖寬傳》:“ 象昇 命 寬 與 祖大樂 等入山搜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搜讨”是一個古漢語複合動詞,由“搜”(搜尋)與“讨”(探究)組合而成,多用于文獻研究領域。根據《漢語大詞典》的釋義,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1. 系統搜集與整理:指對文獻、史料等進行廣泛收集和分類,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到“搜讨舊聞,參互考訂”,即強調對曆史材料的系統性整理。
  2. 深入考辨與推究:含有學術辨析的意味,如明代胡應麟《詩薮》中“搜讨源流,厘析體制”,指對文學流變進行考據性研究。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亦指出,“搜讨”一詞常見于傳統考據學語境,近義詞為“考索”,但更強調“從蕪雜中提煉精要”的學術過程。該詞的現代使用多見于文史類學術著作,例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多次出現“搜讨群籍”等表述,體現其專業性與規範性。

網絡擴展解釋

“搜讨”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深入研究探讨(學術層面)
    指對知識或問題進行系統性考察和推敲。如《魏書·李琰之傳》中的“孜孜搜讨,欲罷不能”,強調學術研究的專注性。朱熹《朱子語類》也提到“虛心搜讨”的讀書方法。

  2. 搜尋/訪求(行動層面)
    側重于實際尋找事物或信息,如《太平廣記》中“分頭搜讨”的描寫,以及宋代韓琦詩中“難搜讨”表達對古物的尋訪。

  3. 搜索讨伐(軍事行動)
    在特定文獻中指軍事上的追擊或鎮壓,如《明史·祖寬傳》中“入山搜讨”的用法。


二、詞義解析


三、使用建議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學術場景中可表達“系統性研究”,如魯迅書信中“搜讨前明”的用法;曆史文本中需注意可能涉及軍事行動。

(綜合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肯人鼈令勃然作色常用對數打擂台颠顔調笙陡上封疆畫界汾沮覆閱格林尼治時間搆間詭惡詭谀駭惋鴻鹄志闳壯厚費悔怅虺蛇假版官敬上愛下近利渴懷铿純困廢老牛破車,老牛拉破車斂步梁棟廉倨厲兵秣馬禮傳立節漏盡鐘鳴悗密貓噬鹦鹉沒頭告示内籍濃縮樸讷潛身遠禍青琱日月其除殺一利百沈淫市舶司十二重樓失舊倏爍套文銅像團花簇錦萬人坑挽詩無軌吳梅五色雀先號後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