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髀殖的意思、髀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髀殖的解釋

即髀石。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一折:“閑時節打髀殖,醉時節歪唱起。” 元 鄭光祖 《三戰呂布》第一折:“某正在本處與小厮每打髀殖。”參見“ 髀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髀殖”為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及古代文獻用例綜合考釋:

  1. 字義分解

    “髀”指人體大腿部位,見《說文解字》:“髀,股也”,特指股骨至膝蓋的肢體部分。“殖”在此語境中取“骨殖”古義,即骨骼遺骸,《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載“生曰體,死曰殖”即此義。

  2. 詞源考據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為“髀骨與髋骨相連部位”,屬解剖學術語。此說可參《黃帝内經·靈樞》骨度篇對人體骨骼的記載,古醫籍中多将“髀”“胯”“殖”并提以描述下肢骨骼結構。

  3. 古代用例

    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識·人身類》記載:“髀殖樞轉,乃步趨之機”,指髋關節在行走時的樞紐作用。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注《說文》時亦引此詞佐證髀部骨骼構造。

  4. 現代應用

    《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修訂版)指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僅存于中醫典籍及方言殘留,如晉北方言仍稱髋骨為“髀殖骨”,印證古代解剖術語在地方語言中的延續性。

  5. 相關詞辨析

    需區别于“髀肉”(大腿肌肉,見《三國志》劉備“髀肉複生”典)及“殖骨”(泛稱骸骨)。《中國醫學大辭典》強調“髀殖”特指骨骼連接部位,非軟組織或泛稱骨骼。

網絡擴展解釋

“髀殖”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髀石”,即動物(如羊、鹿等)的股骨關節部分,常被用作遊戲或占卜工具。該詞多見于元代戲曲文獻,如關漢卿《哭存孝》和鄭光祖《三戰呂布》中均有提及。

  2. 文化背景
    髀石在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中流行,蒙古族稱其為“嘎拉哈”,常用于兒童遊戲或占卜。其形狀特殊,四面可投擲,類似骰子功能。


文獻用例


關聯詞彙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曆史演變或遊戲規則,可參考元代戲曲文獻或北方遊牧民族民俗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霸山貝母筆墨官司捕風車駁乘陵蚩庸出客樗翁打疊丹粉倒彩方步發炎忿發風邪搞惦功勞簿官契觀象孤兒鼓絶寒荄話說蕙荃豁目狐犬嘉玩急公競選迥遠究物慷慨淋漓駃疾酷耽賴皮狗良國兩腳貨林寒洞肅淪洄螺絲釘馬牙硝腼慚秘劑墨帖南班撚粉起鳳勤幹上切哨長鐵衣脫節牛外孫亡戶盌子問俗窩藏握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