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enizen]
(2) 指東晉南北朝時流亡江南的北方人。亦指寄居外鄉的人
(3) 今稱長期住在外國而保留本國國籍的居民
在這個國家裡的波蘭僑民
(1).指 東晉 南北朝 時流亡 江 南的北方人。《宋書·孝武帝紀》:“是歲,始課南 徐州 僑民租。”《陳書·高祖紀上》:“七月, 廣陵 僑民 朱盛 、 張象 潛結兵襲 齊 刺史 溫仲邕 。”
(2).泛指寄居外鄉的人。《新唐書·崔光遠傳》:“ 肅宗 嘉之,擢拜禦史大夫,復為京兆尹,遣到 渭 北募僑民。”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以兵代民役》:“ 建隆 二年以前代傳置悉用民夫,至是詔募軍卒代之。至三年正月,詔不得以逆旅僑民充遞夫。”
(3).今稱僑居外國而保留本國國籍的人。 蕭紅 《馬伯樂》:“本來是 英國 捕房派的專車接他們的僑民的,别的國人也能坐到那車子上面,那是他們哀求的結果。”
“僑民”指長期居住在外國但保留本國國籍的人,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二、曆史演變
三、相關術語辨析 | 術語 | 定義| 與僑民區别 | |--------|-----------------------------|---------------------------| | 華僑 |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 | 仍屬中國國籍 | | 歸僑 | 回國定居的原僑民 | 已結束僑居狀态 | | 僑眷 | 華僑/歸僑的國内親屬| 非直接僑居者 | | 外籍華人| 加入外國籍的原中國公民| 喪失中國國籍 |
四、法律與國際保護 根據國際法,僑民權益受僑居國法律保護,同時原籍國可通過外交途徑維護其權益。中國明确不承認雙重國籍,加入中國籍者不再視為外僑。
示例用法
“領事館負責保護本國僑民權益”();“二戰期間部分日裔僑民被扣留”()。
僑民,是由兩個部首和12畫組成的漢字。其中,“人”是一個基本的部首,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兆”是一個形聲義符部首,它在字義上起到了輔助作用。
僑民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其中“僑”是指居住在國外的華裔人士,常用來指代在國外生活和工作的中國移民。而“民”則表示人民、居民的意思。
在繁體漢字中,《僑民》的寫法與簡體漢字基本一緻,隻是部分偏旁的筆畫形式上有些差異。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僑字的形态與現代略有差别。其早期寫法中,“兆”部是一個象形字,原本代表着根據地形的預言,後來引申為離家出走的含義,與“人”部結合後就形成了“僑”這個字。
例句:中國有很多僑民在世界各地謀生。在國外打拼的僑民常常面臨着不同的文化和語言障礙。
組詞:僑商、僑胞、僑界、僑鄉、海僑等。
近義詞:華僑、海外華人。
反義詞:本地人、土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