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僑民的意思、僑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僑民的解釋

(1) [denizen]

(2) 指東晉南北朝時流亡江南的北方人。亦指寄居外鄉的人

(3) 今稱長期住在外國而保留本國國籍的居民

在這個國家裡的波蘭僑民

詳細解釋

(1).指 東晉 南北朝 時流亡 江 南的北方人。《宋書·孝武帝紀》:“是歲,始課南 徐州 僑民租。”《陳書·高祖紀上》:“七月, 廣陵 僑民 朱盛 、 張象 潛結兵襲 齊 刺史 溫仲邕 。”

(2).泛指寄居外鄉的人。《新唐書·崔光遠傳》:“ 肅宗 嘉之,擢拜禦史大夫,復為京兆尹,遣到 渭 北募僑民。”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續集·以兵代民役》:“ 建隆 二年以前代傳置悉用民夫,至是詔募軍卒代之。至三年正月,詔不得以逆旅僑民充遞夫。”

(3).今稱僑居外國而保留本國國籍的人。 蕭紅 《馬伯樂》:“本來是 英國 捕房派的專車接他們的僑民的,别的國人也能坐到那車子上面,那是他們哀求的結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僑民(qiáo mín)指因各種原因長期居住在國外,但仍保留原國籍的群體。該詞具有明确的法律身份屬性,強調居住地與國籍的分離狀态,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一、基本釋義

  1. 法律身份

    指未加入居住國國籍,仍受原國籍國法律保護的人群。區别于已歸化他國的"移民",僑民的政治歸屬與文化認同通常指向祖國。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曆史淵源

    "僑"本義為"寄居"(《說文解字》:僑,高也),古代稱"僑人"指流寓他鄉者。現代詞義形成于清末民初華僑社會興起時期,特指海外中國公民。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二、使用範疇

三、相關概念辨析

術語 關鍵區别
華僑 特指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
外僑 外國人在本國居住的稱謂
歸僑 指回國定居的原僑民

四、權威參考

  1. 全國人大《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第二條:

    "華僑是指定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明确僑民的法律主體屬性。

  2. 外交部《領事保護與協助條例》: 将"海外中國公民"分為華僑、留學生、務工人員等類别,均屬廣義僑民範疇。

釋義綜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法學大辭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及現行涉外法律法規條文。

網絡擴展解釋

“僑民”指長期居住在外國但保留本國國籍的人,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1. 核心概念:特指在外國定居但仍保留原國籍的群體,如中國公民定居美國但未入美籍仍屬華僑(非僑民),而加入外國國籍者則稱為外籍華人。
  2. 詞源構成:“僑”意為寄居他鄉,“民”指人民,合指寄居他國的民衆。

二、曆史演變

三、相關術語辨析 | 術語 | 定義| 與僑民區别 | |--------|-----------------------------|---------------------------| | 華僑 |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 | 仍屬中國國籍 | | 歸僑 | 回國定居的原僑民 | 已結束僑居狀态 | | 僑眷 | 華僑/歸僑的國内親屬| 非直接僑居者 | | 外籍華人| 加入外國籍的原中國公民| 喪失中國國籍 |

四、法律與國際保護 根據國際法,僑民權益受僑居國法律保護,同時原籍國可通過外交途徑維護其權益。中國明确不承認雙重國籍,加入中國籍者不再視為外僑。

示例用法
“領事館負責保護本國僑民權益”();“二戰期間部分日裔僑民被扣留”()。

别人正在浏覽...

挨肩搭背愛眼本币纏包長哭塵渎叱吒蟲人垂白粗強得獲點陣疊發都領發杠反右派鬥争妃子佛偈浮丘公閣兒宮桃貢物規重矩疊詭特皇恐灘胡瓜鹘鸰狐趙即代基命浄壇句集寬讓慺誠緑琴馬糞娘冒賄悶海愁山暮秋拿給乃我困汝咆哮萍飄搴取清白石铛稅款書僮四時節跳子推伐土老兒駝毳危革誤身銜膽鄉兵陷坑瞎說亂道新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