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ss on learning from teacher to student] 柴雖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道術學術相傳不絕
薪傳不息
見“ 薪盡火傳 ”。
“薪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薪盡火傳”的典故,常用于比喻學問、技藝或文化的代代相傳。以下是詳細解釋:
出自《莊子·養生主》:“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意為柴雖燃盡,火種卻能通過新柴延續,比喻精神或文化的永恒傳承。
強調在當代社會中對傳統文化、技藝的保護與創新性延續,例如馬來西亞華社對母語文化的成功傳承即被視作“薪傳”典範。
通過以上解析,可見“薪傳”不僅是一個詞彙,更承載着中華文化中對延續與發展的深刻思考。
《薪傳》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薪傳意為“将火的柴薪傳遞下去”,比喻把學識、經驗等傳授給後代。
薪傳的首字部首是“艸”(草字頭),第二字的部首是“車”。
薪傳的總筆畫數為19畫,第一個字的筆畫數為14畫,第二個字的筆畫數為5畫。
《薪傳》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其中的一句話是:“爾舅薪傳陳子者。”意為“你的舅舅将經驗傳授給陳子。”
《薪傳》的繁體字形為「薪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薪傳》在古時的寫法為「薪傳」。
1. 他是一位非常有經驗的導師,經常将他的薪傳給年輕的學生。
2. 他用心傳授知識,希望能将他的薪傳給更多的人。
薪火相傳、薪水、薪酬、傳承
傳授、傳播、傳承、教導
扼殺、阻止、中斷、斷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