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備的意思、大備的詳細解釋
大備的解釋
一切具備;完備。《莊子·徐無鬼》:“夫大備矣,莫若天地;然奚求焉,而大備矣。” 成玄英 疏:“備,具足也。” 宋 歐陽修 《吉州學記》:“國有學,遂有序,黨有庠,家有塾,其極盛之時,大備之制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辛丑二宗伯》:“ 陸 後再膺存問,九十七而下世,飾終贈諡之典大備,尤非 董 所敢望。” ********* 《行易知難》第二章:“考 中國 錢币之興,當在 神農 日中為市之後,而至於 成周 ,則文物之盛已稱大備矣。”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備的解釋 備 (備) è 完全,應有的都有了:具備。完備。求全責備(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預備。防備。準備。籌備。備案(向主管機關做書面報告,以備查考)。備注。備忘錄。 設施:設備。裝備。軍備。 筆
網絡擴展解釋
“大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一切具備;完備”,常用來形容事物或準備工作的周全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核心
指事物達到完整無缺的狀态,或準備工作覆蓋所有可能情況。例如《莊子·徐無鬼》中提到“夫大備矣,莫若天地”,強調天地自然的完備性。
-
延伸用法
作為成語時,表示“準備充分、萬全”,強調提前考慮周全以應對各種狀況。如和提到,它常用于形容周密的準備工作。
二、語境與例句
-
古籍引用
- 宋代歐陽修在《吉州學記》中用“大備之制”描述教育體系的完善。
- 明代沈德符的文獻中,以“飾終贈諡之典大備”說明禮儀制度的齊全。
-
現代示例
如的造句:“早晚氣溫變化大,備好衣服防變化”,體現“大備”在生活中的實用性。
三、使用場景
- 學術領域:描述制度、體系的完備性(如教育、禮儀制度)。
- 日常建議:多用于提醒充分準備,如天氣變化、活動籌劃等。
四、補充說明
- 拼音與注音:dà bèi,注音為ㄉㄚˋ ㄅㄟˋ。
- 近義詞:周全、齊備;反義詞:欠缺、不足。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備(dà bè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大量準備”或“大規模準備”。該詞的拆分部首為大 (dà)和備(bèi),共有8個筆畫。下面是有關這個詞的更多信息:
來源:
《大備》一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物類訓》這本古代文獻中。在文中,它被用來描述大量或全面的準備,并強調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被廣泛使用,通常用來形容某種需要做大量準備的情況。
繁體字:
《大備》的繁體字為「大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大備」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古漢字中,「大」的上部分寫成「大人」,而「備」的下部分則寫成「和」。
例句:
1. 為了明天的活動,我們需要進行大備。
2. 在考試前,學生們都進行了大備,準備充分以應對各種考題。
組詞:
大準備、大規模、大規模準備、大工程、大計劃等。
近義詞:
大籌備、周密準備、大準備等。
反義詞:
無準備、不備。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