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典儀的意思、典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典儀的解釋

典禮儀式。《後漢書·儒林傳上·劉昆》:“ 王莽 世,教授弟子恆五百餘人。每春秋饗射,常備列典儀,以素木瓠葉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陳政事,獻典儀,上急變,劾愆謬,總謂之奏。” 吳組缃 《山洪》十一:“他知道他們由 東老爹 和 雙全官 領頭,正開始祭祀河神的典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典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典禮儀式,常用于描述正式、莊重的禮儀活動。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典儀”由“典”與“儀”組合而成:


二、曆史淵源

  1. 古代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後漢書·儒林傳》,描述東漢學者劉昆在春秋祭祀時“備列典儀”,使用素木、桑弓等象征性器物,體現古代禮制的莊重性。
    •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提到“獻典儀”是奏章内容之一,說明其與政治活動的關聯。
  2. 傳統功能
    古代典儀多用于祭祀、教育(如“飨射禮”)等場合,兼具教化與維系社會秩序的作用。


三、現代應用

  1. 官方與民間活動

    • 如提到的“中華民國統一大典儀式”,或現代商業慶典(如黃台家居廣場開業典儀),均延續了傳統儀式的規範性。
    • 文學作品中,吳組缃《山洪》描述祭祀河神的典儀,展現其在民俗中的延續。
  2. 文化象征意義
    典儀不僅是形式流程,更承載文化認同與集體記憶,如使用特定器物、遵循固定程式等。


四、總結

“典儀”強調制度化的禮儀形式,兼具曆史傳承與現實功能。若需了解具體典儀流程,可參考《後漢書》《文心雕龍》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典儀》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下面我來具體解釋一下。 此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典”部,右邊是“儀”部。其中,“典”部的拆分部首是“八”,“儀”部的拆分部首是“亻”。 《典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族民間的禮儀文化。它通常用來描述一種莊重、正式的行為或儀式,表達出對規範、莊重舉止的尊重和重視。 《典儀》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與簡體中文一緻,并沒有太大差别。 古時候漢字中,《典儀》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也許你會對正統的古代寫法更感興趣,但是對于這種詞語,沒有明顯的古代寫法被廣泛使用。 以下是關于《典儀》的一些例句: 1. 他身上的舉止和言談都符合了會議的典儀。 2. 這個儀式的典儀和莊重讓人印象深刻。 關于組詞,可以組成一些與典儀相關的詞語,例如:典儀堂堂、典儀莊重、典儀高雅等。 接下來是幾個與《典儀》相關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儀式、儀态、莊重 反義詞:隨意、隨便、不拘束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對你有所幫助!通過這些例子,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典儀》一詞的意義和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