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八犍度的意思、八犍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八犍度的解釋

謂佛教分諸法為八類(犍度,梵語法聚的意思):一、雜犍度,雜說四善根、四聖果等。二、結使犍度(結使,煩惱的意思)。有三結、五蓋乃至百八煩惱之說。三、智犍度,說二智、四智等。四、行犍度,說十善、十惡等業行。五、大犍度,說地、水、火及四大等法。六、根犍度,說眼耳等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七、定犍度,說四禅、四定之禅定。八、見犍度,說斷、常二見乃至六十二見等。亦省作“ 八犍 ”。 北周 王褒 《周經藏願文》:“ 鹿苑 四諦之法, 尼園 八犍之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八犍度是佛教術語,特指古印度說一切有部根本論典《阿毗達磨發智論》(Jñānaprasthāna)的核心組織結構體系。該論由迦旃延尼子(Kātyāyanīputra)編纂,将佛陀教法及早期阿毗達磨(對法,即論藏)的龐雜内容系統歸納為八個主要範疇(犍度),成為後世阿毗達磨論書的基礎框架。其詳細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 八:數量詞,指八個部分。
    • 犍度(梵語:skandha;巴利語:khandha):音譯詞,意譯為“聚”、“蘊”、“分”、“節”、“篇”。在論藏語境中,主要指将教法按主題内容分類集結而成的篇章或單元。因此,“八犍度”即指《發智論》所劃分的八個核心主題篇章。
  2. 具體内容與結構: 《發智論》的八犍度涵蓋了佛教哲學與實踐的核心議題,具體包括:

    • 雜犍度(Saṃśaya-skandha):探讨對佛法基本概念(如蘊、處、界、四谛、緣起等)的疑惑與辨析。
    • 結犍度(Saṃyojana-skandha):分析煩惱(結使)的種類、性質、作用及斷除方法。
    • 智犍度(Jñāna-skandha):闡釋智慧(智)的種類、作用、生起條件及其在解脫道中的核心地位。
    • 業犍度(Karma-skandha):詳細論述業力的種類、性質、果報及其運作規律。
    • 大種犍度(Mahābhūta-skandha):分析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四大種:地、水、火、風)及其性質、作用。
    • 根犍度(Indriya-skandha):闡釋二十二根(感官能力、生命機能等)的定義、作用及其在修行中的意義。
    • 定犍度(Samādhi-skandha):論述各種禅定(三摩地)的性質、修習方法、層次及與解脫的關系。
    • 見犍度(Dṛṣṭi-skandha):剖析各種錯誤見解(邪見、邊見等)及其産生原因、過患,并闡明正見的重要性。
  3. 學術意義與影響: 八犍度不僅是《發智論》的骨架,更成為後世龐大阿毗達磨文獻體系(如《大毗婆沙論》等)展開論述的綱領。它代表了部派佛教時期對佛陀教法進行系統化、理論化整理的巅峰成就,對佛教哲學體系的構建,尤其是說一切有部的思想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嚴密的分類和精細的義理分析,深刻影響了整個北傳佛教的教義發展。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八犍度”一詞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佛教術語(主要含義)

基本解釋
“犍度”為梵語“法聚”之意,指佛教對教義的系統分類。八犍度将佛法歸納為八類核心内容:

  1. 雜犍度:涵蓋四善根、四聖果等基礎修行理論。
  2. 結使犍度:分析煩惱根源,如三結、五蓋乃至百八煩惱。
  3. 智犍度:探讨二智、四智等智慧層次。
  4. 行犍度:闡釋善惡業行,如十善、十惡的因果。
  5. 大犍度:解析地、水、火、風等四大元素構成的世界觀。
  6. 根犍度:論述五根、六根乃至二十二根等感官與認知體系。
  7. 定犍度:詳述四禅、四定等禅修方法。
  8. 見犍度:批判斷見、常見等六十二種錯誤見解。

二、成語比喻義(引申用法)

基本含義
源自農耕場景,指“八頭牛并肩耕田”,比喻衆人團結協作、齊心完成目标。
使用場景
多用于強調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如“八犍度之力,可移山海”。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八犍度的具體經典内容,可參考《阿毗達磨發智論》等論藏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野備料滮灑不窺園不撓不屈采物材彥侈務錯事道行道勞雕蟲小技東堂夢訪犯凡是芬郁黼翣甘盤校尉感天動地歸旅估算合噪婚啟禍國殃民翦髻熸然藉端濬流恺悌兩點論良知煉炭力度龍荒朔漠淪佚沒可得綿裡裹針南京大學鬧氲氲匿情排解跑旱船批拉撲漉乾象曆僑居請問逡逡三資企業上下打量深杯蜃貝深見沈然衰叔蜀牙唐菖蒲文恬武嬉香麝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