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銅駝荊棘”。 明 汪廷讷 《種玉記·促晤》:“顧不得宗社丘墟,銅駝草莽。”
“銅駝草莽”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容國土淪陷後殘破的景象,與“銅駝荊棘”同義。該詞通過“銅駝”與“草莽”的意象組合,隱喻國家衰敗、都城荒廢的凄涼場景。
源自晉代索靖的預言。據《晉書》記載,索靖預見到天下将亂,曾指着洛陽宮門外的銅駝歎息:“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後西晉滅亡,銅駝果然埋沒于荊棘荒草中,成為國破家亡的象征。
部分資料(如、6)誤将其解釋為“形容人堅強不屈”,實為混淆。該成語僅用于描繪國家衰敗景象,與人物品質無關,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晉書·索靖傳》或明代戲曲《種玉記》原文。
《銅駝草莽》是一個成語,意為勇敢無畏、不怕困難,形容人具有堅毅不屈的品質。
《銅駝草莽》的拆分部首是金、馬、艹、艹。根據筆畫來分解的話,分别是5畫、3畫、6畫、7畫。
《銅駝草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後漢書·馬援傳》中的描寫。繁體字為「銅駝草莽」。
在古代,「草莽」的寫法有時候是「草㔱」,而「銅駝」的寫法有時是「銅駝」。
他為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而展現出銅駝草莽的精神。
銅駝漠課、草莽英雄、才子佳人等。
勇敢無畏、英勇果敢、堅毅不屈。
膽小怯懦、軟弱無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