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徹底清查;徹底搜求。 宋 歐陽修 《論牧馬草地劄子》:“竊緣監牧帳舊管地甚多,自來界至不明,官私作弊,積久為民間侵占耕種,年歲已深。昨已曾差 高訪 等根括打量,人戶多稱父祖世業,失卻契書,無憑照驗,但追呼搔擾而已。”《宣和遺事》後集:“時 金 人講和,索金銀甚急, 王孝迪 揭榜立賞,根括在京軍民官吏金銀,違者斬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六節:“ 金 軍仍然不滿,命令 開封 府再來一次根括,又搜括十八天,得金七萬兩、銀一百十四萬兩、帛四萬匹。”
根括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核心詞義
“根括”指徹底清查、詳盡搜求,含“追根究底”之意。該詞由“根”(根本、根源)與“括”(搜求、囊括)組合而成,多用于描述對財物、人口或事務的全面核查,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的戶籍統計或財産登記場景。例如《宋史·食貨志》載:“州縣官吏,須根括民田,以均賦稅。”
曆史語境與用法
在傳統行政文書中,“根括”強調系統性盤查,如宋代推行“方田均稅法”時,要求官員“根括隱田”以杜絕逃稅(參考《續資治通鑒長編》)。明清時期亦用于人口普查,如“根括丁口,以定徭役”。
現代語義延伸
現代漢語中,“根括”的使用趨于邊緣化,但在學術研究中仍保留“徹底追溯根源”的引申義,例如文獻學領域“根括版本源流”即指考據文獻的流傳脈絡。
引用來源
關于“根括”的詞義解釋,綜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如下:
“根括”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ēn kuò,其核心含義為徹底清查、徹底搜求。這一解釋在宋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構詞解析
由“根”(根源、根本)與“括”(囊括、搜查)組合而成,強調從根源處徹底清查或追索某物。
曆史語境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描述對土地、財物等資源的強制性核查或征收。例如宋代因土地界限不明、民間侵占等問題,常派官員“根括”以明确權屬。
中提到“根括”為成語,解釋為“根基牢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詞典或主流文獻,可能為誤傳或混淆其他詞彙(如“根深蒂固”)。建議以“徹底清查”為通用釋義。
“根括”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指代系統性的清查或搜求行為。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幫襯爆肚畢身畢甕采緻差勁蟬蜎觸緒摧逼蹙沓大使館電笑砥德底須珥絲發興鋒至高技術公南公善古淡貴穴裹夾猴梅會節徽猛角刃佳人箕畚懼怯抗正闌尾鸾扇買賣經眉結鳴葭明戒内寶鈔局齧指屏伏窮僥欺心麴塵軟輪車散粜搧風上着生兵蛇涎失曉四運酸重蘇合讨核踏毬戲調脣土鼓像座晞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