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馱的意思、負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馱的解釋

以驢、馬等牲畜馱載東西。 隋 侯白 《啟顔錄·謿诮》:“ 侯白 嘗出京城外,路逢富貴公子出遊,自放鷂子,負馱極多,騎從鮮潔,又将酒食,野外遨遊。” 唐 慧琳 《一切經音義》卷七六:“負馱,驢馬負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負馱是漢語中的古語詞,本義指用背部承載運輸物品的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牲畜或人力搬運的場景。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負馱”由“負”(背負)和“馱”(負載)兩個動詞複合而成,強調以背部為支撐點的運輸動作。例如《說文解字》提到“馱,負物也”,說明其動作特征。

在詞義延伸層面,“負馱”可比喻承擔重任或壓力,如宋代筆記《夢溪筆談》載“馬負馱而行,猶士負重任而往”,通過牲畜運物的具象場景引申出責任擔當的抽象含義。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被“馱運”“負載”等雙音詞替代,但在研究古代交通史、文獻訓诂時仍具學術價值。

發音标注為fù tuó(ㄈㄨˋ ㄊㄨㄛˊ),屬動賓結構複合詞。近義詞包括“馱載”“負荷”,反義詞則有“卸除”“輕裝”等。該詞在《全唐詩》與敦煌文書中均有使用實例,如“駱駝負馱絲綢過隴西”的記載,印證了其在絲綢之路貿易中的實際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負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詞義

指以驢、馬等牲畜馱載物品,強調通過牲畜背部承載運輸的行為。該詞由“負”(背負)和“馱”(牲畜載物)組合而成,常見于隋唐文獻。


二、出處與例句

  1. 《啟顔錄·謿诮》(隋·侯白)
    記載侯白見富貴公子出遊時“負馱極多”,描述其攜帶大量物品的場景。
  2. 《一切經音義》(唐·慧琳)
    直接釋義為“驢馬負物也”,明确其與牲畜運輸的關聯。

三、其他相關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啟顔錄》或唐代佛經音義類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班齒闆瓦背集譒譯不方不敢餐刀恻切騁說舂谷出卒點鼓蝶魄低回貳日二色肥珠子鳳喈風羊感性知識隔靴搔癢共蔕蓮拱袂古田會議古篆鴻聲後祇後辛環天呼應講宇階庑金字牌口冊拉舌頭令妹留屯馬箠彌闊米南宮排天彭窰漂泊強人所難千人一面穹嵌球莖甘藍秋景天榮樂神服神王十夫食食祟惡外強中瘠紊碎無啥鄉榮象智仙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