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驿傳書信。 唐 陸贽 《論邊緣守備事宜》:“戎虜馳突,迅如風飈,馹書上聞,旬月方報。” 王闿運 《巡撫吳尚書六十壽頌》:“尚何遽與,而電其馹書。”
“驲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需拆解分析:
1. 驲(rì) 指古代驿站專用的快馬或驿車,用于傳遞緊急公文或消息。例如《左傳》中“乘驲而見宣子”即指乘坐驿車。
2. 書 泛指文書、信件、公文等文字載體,如“家書”“奏書”。
組合含義 “驲書”即通過驿站系統加急傳遞的官方文書或信件,常見于古代政務、軍事通訊場景。例如唐代詩人元稹曾用“驲騎來千裡,天書下九衢”描述緊急公文傳遞。
現代使用 該詞已不常見于日常用語,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風文學作品中。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代内容(如戰報、政令等)。
《驲書》是指一種古代的兵書,主要記錄了戰争策略、兵法以及軍事管理等内容。
《驲書》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馬(馬部)和十(十部)。根據筆畫順序,馬部的筆畫數為3,十部的筆畫數為2。
《驲書》最早出現于《漢書·百官公卿表》中,是一本漢代的兵學著作。此書已經失傳,目前隻有一些古代文獻中有所記錄。
《驲書》的繁體字為「駮書」。
在古時候,「驲」的字形并不完全一樣,部分古代文獻中寫作「馬」或「駮」。
古代将領們都需要研讀《驲書》,以獲得豐富的軍事戰略經驗。
《驲書》沒有太多的詞組構成,因為它本身就是一本兵書。
《驲書》的近義詞包括《兵法》、《兵書》、《戰策》。
《驲書》的反義詞有難讀、淺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