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algamate;annex] 指侵吞别國的領土或别人的産業
大戶兼并。——清· *********《明史》
兼并之家。——清· 洪亮吉《治平篇》
抑其兼并。
兼并小國
同時并列;兩全。 清 李漁 《凰求鳳·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難兼并,若個堪居絶等,推敲不厭詳明。”
并吞。指土地侵并,或經濟侵占。《墨子·天志下》:“今天下之諸侯,将猶皆侵淩攻伐兼并。” 漢 晁錯 《論貴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 宋 王安石 《兼并》詩:“人主擅操柄,如天持鬥魁。賦予皆自我,兼并巧姦回。” 範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六章第二節:“ 俄國 向 太平洋 挺進時期,從北方威脅着 中國 ,它兼并了 黑龍江 以北的土地以後,還想要把 中國 的東三省和 朝鮮 納入它的勢力範圍。”
“兼并”是一個多領域通用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合并或并吞的方式實現資源整合,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由“兼”(同時具有多種屬性)和“并”(合并)組成,指将兩個或多個獨立實體融合為一個整體。
經濟領域
指企業通過有償轉讓産權,使其他企業喪失法人資格或改變控制權,從而擴大自身規模或市場競争力。
古代用法
現代用法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法律細節,可參考《企業合并財務暫行規定》或《公司法》中關于吸收合并的條款。
兼并(jiān bìng),是一個表示合并、吞并、包括等意思的漢字詞語。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八”和“并”,其中“八”表示人的站立,而“并”則表示并列、并置。該字的筆畫有8畫。
兼并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七年》一文中,其意思是指合并或吞并其他國家或地區。在曆史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曆過兼并的過程,以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實力。
兼并的繁體字是「兼併」,在繁體字中将簡化的部首「并」換成了「併」。
兼并在古代的寫法略有不同,常見的有「丸并」、「併併」等寫法。當時的文人士大夫們通常使用這些寫法來表達合并的含義。
1. 這家公司兼并了幾家競争對手,擴大了市場份額。
2. 這個國家通過兼并周邊領土,壯大了自己的國力。
兼并一詞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一些常用的詞語,例如:兼并制度、兼并經營、兼并并購等。
近義詞包括:合并、并購、合璧等。
反義詞包括:分裂、解體、獨立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