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臣一主二的意思、臣一主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臣一主二的解釋

古諺。謂臣一身可擇主而仕。《左傳·昭公十三年》:“諺曰:‘臣一主二’,吾豈無大國?” 杜預 注:“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臣一主二”是中國古代政治諺語,源自《左傳·昭公十三年》,其核心含義是臣子可以自主選擇效忠的君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字面指“一個臣子可選擇兩位君主”,實際強調臣子有擇主而事的權利。當與當前君主理念不合時,士人可另投他國。這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士人流動頻繁的社會現象。

  2. 出處與背景
    出自《左傳》記載的典故:晉國權臣叔向以“諺曰:‘臣一主二’”勸谏鄭國子産,暗示若晉國不接納鄭國,鄭可另尋齊、楚等大國依附。杜預注:“言一臣必有二主,道不合,得去事他國”。

  3. 曆史意義
    該諺語體現了先秦時期“士無定主”的價值觀,與後世“忠臣不事二主”的儒家觀念形成對比。當時諸侯争霸,人才流動被視為合理選擇。

  4. 用法與延伸
    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分析或比喻人才自主擇業的權利,如:“春秋時期的‘臣一主二’現象,類似于當今人才市場的雙向選擇。”

此成語既是對特定曆史階段的寫照,也暗含對個人價值實現的尊重,需結合春秋時期列國紛争、士人遊說的背景理解其深層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臣一主二》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臣子侍奉兩位君主。這個成語的部首是“臣”和“主”,其中“臣”的拼音是chén,部首是“十”字頭,筆畫數為6,而“主”的拼音是zhǔ,部首是“丶”字頭,筆畫數為5。《臣一主二》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曆史故事和典籍中。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對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以通過查閱古代典籍來了解。以下是一個關于《臣一主二》的例句:“他在朝廷中忠心侍奉兩位皇帝,真是臣一主二。”關于《臣一主二》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請參考相關詞典或工具書以獲得更準确的信息。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