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食蚓仲的意思、食蚓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食蚓仲的解釋

戰國 齊 人 陳仲子 的别稱。其兄食祿萬鐘。 陳仲子 以為不義之祿,不享用,而另居于 於陵 ,身自織屦,妻辟纑,以勞動所得易衣食之資。曾三日無食,眼花耳聾,見井上有蟲食過大半之李,匍匐往食。時人以為廉士。 孟子 則謂:“ 仲子 惡能廉?充 仲子 之操,則蚓而後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飲黃泉。”見《孟子·滕文公下》。 明 楊循吉 《詠陽山雲泉庵大石奉和諸公同遊聯句》:“瘦如 辟穀良 ,清若 食蚓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食蚓仲”是戰國時期齊國人物陳仲子的别稱,其典故源自《孟子·滕文公下》,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來源

2.孟子評價

孟子認為,陳仲子的廉潔過于極端,若貫徹其操守,必須像蚯蚓一般“上食槁壤,下飲黃泉”(吃幹土、飲地下水),完全脫離人類社會。此評價暗諷其追求廉潔的方式不切實際。

3.象征意義

“食蚓仲”成為後世形容極端廉潔或脫離現實道德标準的代名詞。例如,明代楊循吉在《詠陽山雲泉庵大石》中以“清若食蚓仲”比喻高潔品性,亦隱含對其極端性的微妙揶揄。

4.争議性

這一典故反映了儒家對“中庸之道”的推崇,即反對過激行為,主張道德實踐需兼顧現實人性與倫理規範。陳仲子的形象因此具有雙重性:既被視作清廉典範,也被批評為矯枉過正。

“食蚓仲”通過陳仲子的故事,揭示了道德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矛盾,成為中國文化中探讨廉潔與人性關系的重要典故。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食蚓仲》的意思

《食蚓仲》是一個成語,意指吃螞蟻的人稱為“仲”,語境中主要用來形容食量極小的人。

《食蚓仲》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食蚓仲》的拆分部首是:“食”、“蟲”和“人”,其中,“食”部的筆畫數為9畫,代表吃的意思;“蟲”部的筆畫數為蟲字的9畫,代表蟲子;“人”部的筆畫數為2畫,代表人。

《食蚓仲》的來源

《食蚓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七年》的記載中。原文是:“君得人焉,以食蚓仲。”意思是,君王找到了食量極小的人。

《食蚓仲》的繁體

《食蚓仲》的繁體字為“食蟻眾”,蟻字中間有一點,表示螞蟻。

《食蚓仲》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食蚓仲》在古代寫法中,沒有太大變化。

《食蚓仲》的例句

他吃得像食蚓仲一樣,每頓飯都隻吃幾口。

《食蚓仲》的組詞

組詞:食欲、蚓寵、仲友。

《食蚓仲》的近義詞

近義詞:(暫無)

《食蚓仲》的反義詞

反義詞:大胃王、狼吞虎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