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香徑的意思、采香徑的詳細解釋
采香徑的解釋
古迹名。在 江蘇省 蘇州市 西南 靈岩山 前。 唐 劉禹錫 《館娃宮》詩:“唯餘 采香徑 ,一帶繞山斜。”亦作“ 采香逕 ”、“ 采香涇 ”。 宋 範成大 《吳郡志·古迹一》:“ 采香逕 ,在 香山 之傍小溪也。 吳王 種香於 香山 ,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今自 靈巖山 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 箭涇 。” 宋 姜夔 《慶宮春》詞:“ 采香涇 裡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 清 顧文彬 《哭三子承》詩之二二:“ 胥 鄉遙指 采香涇 ,一櫂蒓波渡 洞庭 。” 清 徐松 張大純 《百城煙水·吳縣》:“ 采香庵 ,以庵近 采香逕 ,又取‘撮羣經而為果,采百花以為漿’之意,額曰‘采香’。”
詞語分解
- 采的解釋 采 ǎ 摘取:采撷。采花。采摘。采制。 選取,搜集,開發,利用:采訪(搜集尋訪)。采納(接受意見)。采集。采伐。采購。采掘。采寫。 神色,精神:神采。精采。 同“彩”。 〔采采〕盛多的樣子。 古代指官
- 香徑的解釋 亦作“ 香逕 ”。.花間小路,或指落花滿地的小徑。 唐 戴叔倫 《遊少林寺》詩:“石龕苔蘚積,香徑白雲深。” 宋 晏殊 《浣溪沙》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蘇州
網絡擴展解釋
“采香徑”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意蘊的古迹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采香徑”由“采”(采摘)、“香”(花草香氣)、“徑”(小路)三字組成,字面意為采摘芳香花草的小徑。但該詞更多指向具體的曆史地理概念,而非單純的自然場景描寫。
二、曆史淵源
-
地理位置
位于江蘇省蘇州市西南靈岩山前(一說在張家港市香山東南麓),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宮廷美人開辟的采香通道。
- 蘇州靈岩山版本:唐代劉禹錫《館娃宮》詩提到“唯餘采香徑,一帶繞山斜”。
- 張家港香山版本:清乾隆《江陰縣志》記載其路徑蜿蜒約3公裡,沿途有青松、竹林等景觀。
-
典故由來
吳王夫差在香山種植香料,命美人通過此小徑泛舟采香,因路徑筆直如箭,民間俗稱“箭泾”。
三、文化意象
- 詩詞中的象征
唐宋詩人常以“采香徑”隱喻曆史興衰,如白居易《題靈岩寺》寫“香徑沒、徒有荒丘”,柳永《雙聲子》歎“香徑塵生烏自啼”,均借其抒發物是人非之感。
- 自然與人文結合
小徑融合了人工開鑿與自然景觀,沿途有聽松吟、香山寺等景點,成為文人雅士尋幽懷古之地。
四、現代意義
如今“采香徑”既是曆史遺迹,也是旅遊景觀。張家港香山段的采香徑寬約1米,保留着松竹夾道、奇花異草的秀麗風光,成為遊客體驗吳地文化的重要路線。
提示:不同文獻對具體位置記載略有差異,可結合實地考察進一步确認細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采香徑》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花香撲鼻的小徑或小道。該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采(部首:采,筆畫:8)和香(部首:香,筆畫:9)。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在山林之間散步時,經過花草叢中,感受到香氣四溢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采香徑》的寫法是《採香逕》。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大緻仍保持相似。這個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可能稍有變化,但整體意義不變。
例句:
1. 我們漫步在采香徑上,享受着清新的花香。
2. 每年春天,遊客們都會來這條采香徑欣賞花朵的盛開。
組詞:采花、香氣、小徑、花草、四溢、花朵等。
近義詞:花徑、花道、香徑。
反義詞:荒徑、臭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