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息的意思、伏息的詳細解釋
伏息的解釋
隱匿形迹。《漢書·禮樂志》:“姦僞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遠,四貉鹹服。”
詞語分解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 息的解釋 息 ī 呼吸時進出的氣:鼻息。喘息。歎息。窒息。瞬息萬變。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甯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休養生息。滋息。 音信:消息。信息。 兒女:子息。 利錢:息
網絡擴展解釋
“伏息”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常見用法
- 隱匿形迹(主流解釋)
指隱藏行蹤或收斂活動,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暫時不顯露。例如《漢書·禮樂志》中的例句:“姦僞不萌,祅孽伏息,隅辟越遠,四貉鹹服。”
- 分解釋義:“伏”意為隱藏、潛伏,“息”表示停止、平息,組合後強調通過隱藏自身來達到平息事态的目的。
二、其他可能的引申義
- 休息、停歇(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伏息”可指停止活動、短暫休息,如“伏案工作後需伏息片刻”。但此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少出現,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延伸。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
- 古典文學:常用于描述人物隱匿行蹤或災害、禍患的平息,如“妖孽伏息”。
- 現代語境:若使用“休息”含義,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義,避免歧義。
建議在正式寫作或古籍閱讀時,優先采用“隱匿形迹”這一解釋,以保證準确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息(fú xī)一詞的意思是指暫時停止活動或行動,休息片刻。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左右部分分别為“亻”和“一”。根據筆畫來看,伏息這個詞一共有八個筆畫。
伏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伏”字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息”字的寫法則有所不同,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舁”和“木”。
在古時候,伏息這個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根據古代金文,伏字的寫法較為繁瑣,形狀類似于人在地上“趴”着的樣子。而“息”字在古代的寫法中,其形狀較為簡潔,類似于木頭抽水機。這些古代寫法的變化,反映了漢字在演化過程中的發展。
下面是一些關于伏息的例句:
1. 我們需要伏息一下,放松一下身心。
2. 長時間工作後,他伏息片刻來恢複體力。
3. 他感到疲憊不堪,迫切需要伏息。
與伏息相關的組詞有:休息、放松、歇息等。
伏息的近義詞有:打盹、小憩。
伏息的反義詞有:起身、起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